儿童早期言语信息更新能力的发展及其与工作记忆、抑制控制的关系*
年龄,1前言,2研究一:儿童言语信息更新能力的发展,1研究方法,2结果与分析,3研究二:言语更新能力与工作记忆,4讨论,1儿童言语更新失败的年龄和原因,2言语更新能力和执行功能
梁 英 曹 琼 李竺芸 何 洁(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杭州 310028)
1 前 言
人类一般通过直接经验(观察或体验)或间接经验(言语和文字)来获取知识,其中占大多数的是间接经验,即他人告诉我们的信息,也被称为证言(testimony;Harris,2002)。我们不难发现,证言描述的主体往往是不在场的。比如“今天小明改变了风格,他理了一个很奇怪的发型”。这时候我们需要根据这个证言去更新原先我们对小明发型的认知表征,这种利用听到的言语信息来更新原先的认知表征的能力被称为言语信息更新能力(verbal updating;Ganea,Shutts,Spelke,& DeLoache,2007)。这种言语更新能力对于个体表征不在场的客体有重要作用,在现实生活中大量认知表征的更新都是通过言语来完成的。
自皮亚杰时期以来,儿童更新客体表征的能力就引起了研究者浓厚的兴趣。利用搜索任务,研究者探索了儿童客体表征的更新能力的发展(Haake & Somerville,1985;Hunter,1917)。最经典的是皮亚杰提出的“A非B”任务,10个月的儿童就能通过此任务(Harris,1973)。不过该任务涉及的只是视觉更新能力,儿童是否能够利用言语信息来更新原先的视觉信息呢?Ganea和Harris(2010)设计了一个研究来探讨这种能力的发展。在研究中,23个月或30个月的儿童首先看到主试把一个玩具放在A处,然后研究者把玩具转移到B处。这种位置变化通过两种方式展现:一种是直接让儿童看到这种位置变化(观察条件);另一种是通过研究者的口头语言告知(证言条件),考察儿童是否能够成功找到该玩具。结果表明,30个月的儿童在两个条件中都能成功,而23个月的儿童只能通过直接观察完成任务。
为什么23个月的儿童不能顺利通过言语信息来更新玩具的位置?当儿童在进行言语更新时,他们需要完成以下三个步骤:首先,理解并编码新的语言信息,如果儿童连言语都不理解,也就无法进行此任务;其次,在他们听到新信息时,能够激活对玩具原先位置的表征,这涉及信息的存储和提取等记忆能力;最后,儿童需要忽略冲突信息、把新位置信息存储加载到对应玩具的表征上,这涉及抑制控制能力(Ganea & Harris,2013)。言语能力在这里不做赘述,本研究旨在探讨工作记忆与抑制控制这两个可能影响儿童言语更新能力发展的因素。
工作记忆和抑制控制都是公认的早期执行功能的重要组成成分(Garon,Bryson,& Smith,2008;Roncadin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543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