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员不愿在京当官
按照常理来说,一般作官都想留在首都,距政治中心更近,消息更灵通,升迁更方便。可是到了清朝时,官场上的风气大变,大家都想到地方上去当官。原因很简单:做京官“经济效益”差,缺少直接弄钱的办法。清人梁绍壬曾有文章专叙“京官苦况”,谓“领俸米时,百计请托;出房租日,多方贷质”。地方官呢,哪怕小到七品芝麻县太爷,亦有许多捞钱的门道。要达到去地方作官的目的,这里面便充满了许多官场操作玄机。那么,官场上的人们都想去地方上干,怎么分配呢?这就得论资排辈。据《光绪会典》统计,全国一共有1314个县衙门,有145个和县同级的散州衙门,两项相加,还不满1460,而常年中有资格任此官的人,数目远远超过,于是种种故事就出来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241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