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 2014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657668
钞票上的溥仪“阿玛”
http://www.100md.com 2014年6月1日 王志东
第1页

    参见附件。

     沈阳金融博物馆藏有大清银行兑换券壹佰元钞。其主图右侧为农耕图,凸显农业的重要性;上部以“飞龙在天”象征清朝千秋永垂;左侧浪头上有一椭圆形边框,框内人物是宣统帝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

    头像为何是载沣?原来,光绪三十四年,清政府特意从美国请来著名的钢版雕刻技师海趣进行图样设计和钢版雕刻工作,中美双方均同意采用皇帝头像作为票面图案。可是,当海趣先生远渡重洋来到中国的时候,光绪皇帝已经驾崩了。

    当时的宣统帝溥仪还是一个年仅三岁的小孩儿,所谓“御容”稚气未脱,无法作为票面肖像。于是,担任监国摄政王、清政府的实际统治者载沣,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票面人物肖像的不二人选。

    但是,负责雕版的海趣从没见过载沣,而仅凭极其有限的图像资料,又无法创作出令人满意的作品。虽然这位醇亲王不肯屈尊来印刷局让海趣素描写生,但总不能不让下属去拜见他吧,于是一个有些搞笑的场面出现了:美国人海趣穿着中国裁缝为他专门缝制的朝服,跟在众中国官员后面进醇亲王府拜见载沣,见到了这位王爷的庐山真面目。

    最终,大清银行兑换券的图案设计和钢版雕刻通过“御览”审阅,美国钞票公司印制了多套试色样票,供皇室成员及相关大臣选择,其面值分别为壹元、伍元、拾元和壹佰元,正面皆定为黑色。

    宣统三年大清银行兑换券正式付印,目前只见有加印流水号码的拾元券通行,其余三种面值的钞票因武昌起义及溥仪退位而未及发行,仅有为数不多的样票流出。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