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分析幽门螺杆菌阴性消化性溃疡与出血之间的关系
【摘要】目的 对幽门螺杆菌阴性消化性溃疡与出血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抽取在2010年4月-2012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病例35例,定义为观察组,并另抽取不合并出血消化性溃疡病例35例,定义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的检测结果。结果 经比较发现,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检测阴性率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者的幽门螺杆菌检测阴性率较高,在今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予以注意。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阴性;消化性溃疡;出血;关系
临床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为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危险因素,现阶段,在世界范围内,消化性溃疡疾病的发生率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目前对于该病的发病机制以及致病原因还不是十分明朗,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分析[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幽门螺杆菌阴性消化性溃疡与出血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并展开出血与非出血组比较分析。现汇报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临床病例,共抽取70例,在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后每组35例。对照组中有男13例,女22例,年龄23-78岁,平均(56±7.92)岁;观察组中男15例,女20例,年龄24-77岁,平均(54±8.14)岁。研究对象年龄、性别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比较价值。所有患者均符合消化性溃疡诊断标准,出血者症状经相关检查证实。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分别抽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者病例35例和非合并出血患者病例35例,将出血组定义为观察组,将非出血组定义对照组,对这两组患者均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试验,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2.2 检测方法
研究过程中采用常规的HE染色法和吉姆萨染色法对患者展开组织学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以最新版的幽门螺杆菌诊治指南为参照,同时通过快速的尿素酶试验与组织学检查结果展开诊断,若这两项结果中的任何一项呈阳性,便能够诊断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若这两项检测结果均呈阴性则诊断为幽门螺杆菌阴性。
1.3 数据处理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检测结果呈现阳性者6例,呈阴性者29例,阴性率为82.86%;对照组检测结果呈现阳性者20例,呈现阴性者15例,阴性率为42.86%。显然观察组阴性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由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正在不断下降,从而导致阴性溃疡在消化性溃疡中所占的比也随之增加,增加了患者发生出血的危险性,该结论对于临床上对消化道出血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进行治疗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针对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呈阴性的患者而言,对于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需要予以更加广泛的关注,因该类患者存在并发出血等一些临床较严重的并发症的危险,因此要对此类患者的随访,对其溃疡能否够达到愈合标准予以关注等均应给予高度要重视,并且对展开合理有效监测[2];针对是否需要对幽门螺杆菌展开广泛的根除这一问题而言,需要对其予以高度的重视以及重新的审视,尽管幽门螺杆菌感染会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但因幽门螺杆菌所引起的都是良性病变,也就是消化性的溃疡,所以在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是否会使患者出血的发病率得以显著增加,目前还不是十分的明确,需要展开进一步的探讨。并且由于目前上消化道的出血依旧为临床一种比较常见的危重急症,因此每年都会为此而对大量的临床医疗资源予以消耗[3]。
导致幽门螺杆菌阴性溃疡比例的增加,不但是受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广泛开展的影响,并且还可能与非甾体类药物以及心血管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存在十分明显的相关性。曾有相关据文献报道说,对于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为阴性或者是阳性者消化性溃疡在临床特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阴性溃疡同阳性溃疡进行比较,直径相对较大,同时会呈现出多发性,更易引起溃疡的出血发生[4],这一结论同本次的研究结果一致。
【参考文献】
[1] 刁萍萍,杜奕奇,李兆申等.幽门螺杆菌阴性消化性溃疡与出血关系的多中心对照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0,27(28):410-414.
[2] 迪拉热.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4):292-293.
[3] 翁志雄,余志金,刘志红,等.幽门螺杆菌阴性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25(25):131-132.
[4] 王丽,丁士刚,张静等.幽门螺杆菌阴性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危险因素分析[J].胃肠病学,2008,13(10):584-586. (李思兴)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阴性;消化性溃疡;出血;关系
临床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为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危险因素,现阶段,在世界范围内,消化性溃疡疾病的发生率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目前对于该病的发病机制以及致病原因还不是十分明朗,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分析[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幽门螺杆菌阴性消化性溃疡与出血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并展开出血与非出血组比较分析。现汇报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临床病例,共抽取70例,在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后每组35例。对照组中有男13例,女22例,年龄23-78岁,平均(56±7.92)岁;观察组中男15例,女20例,年龄24-77岁,平均(54±8.14)岁。研究对象年龄、性别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比较价值。所有患者均符合消化性溃疡诊断标准,出血者症状经相关检查证实。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分别抽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者病例35例和非合并出血患者病例35例,将出血组定义为观察组,将非出血组定义对照组,对这两组患者均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试验,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2.2 检测方法
研究过程中采用常规的HE染色法和吉姆萨染色法对患者展开组织学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以最新版的幽门螺杆菌诊治指南为参照,同时通过快速的尿素酶试验与组织学检查结果展开诊断,若这两项结果中的任何一项呈阳性,便能够诊断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若这两项检测结果均呈阴性则诊断为幽门螺杆菌阴性。
1.3 数据处理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检测结果呈现阳性者6例,呈阴性者29例,阴性率为82.86%;对照组检测结果呈现阳性者20例,呈现阴性者15例,阴性率为42.86%。显然观察组阴性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由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正在不断下降,从而导致阴性溃疡在消化性溃疡中所占的比也随之增加,增加了患者发生出血的危险性,该结论对于临床上对消化道出血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进行治疗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针对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呈阴性的患者而言,对于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需要予以更加广泛的关注,因该类患者存在并发出血等一些临床较严重的并发症的危险,因此要对此类患者的随访,对其溃疡能否够达到愈合标准予以关注等均应给予高度要重视,并且对展开合理有效监测[2];针对是否需要对幽门螺杆菌展开广泛的根除这一问题而言,需要对其予以高度的重视以及重新的审视,尽管幽门螺杆菌感染会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但因幽门螺杆菌所引起的都是良性病变,也就是消化性的溃疡,所以在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是否会使患者出血的发病率得以显著增加,目前还不是十分的明确,需要展开进一步的探讨。并且由于目前上消化道的出血依旧为临床一种比较常见的危重急症,因此每年都会为此而对大量的临床医疗资源予以消耗[3]。
导致幽门螺杆菌阴性溃疡比例的增加,不但是受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广泛开展的影响,并且还可能与非甾体类药物以及心血管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存在十分明显的相关性。曾有相关据文献报道说,对于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为阴性或者是阳性者消化性溃疡在临床特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阴性溃疡同阳性溃疡进行比较,直径相对较大,同时会呈现出多发性,更易引起溃疡的出血发生[4],这一结论同本次的研究结果一致。
【参考文献】
[1] 刁萍萍,杜奕奇,李兆申等.幽门螺杆菌阴性消化性溃疡与出血关系的多中心对照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0,27(28):410-414.
[2] 迪拉热.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4):292-293.
[3] 翁志雄,余志金,刘志红,等.幽门螺杆菌阴性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25(25):131-132.
[4] 王丽,丁士刚,张静等.幽门螺杆菌阴性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危险因素分析[J].胃肠病学,2008,13(10):584-586. (李思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