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感染原因分析与护理
【摘要】目的:分析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笔者选取自己所在医院普外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96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96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22例,其切口感染发生率为7.4%。在三类切口感染类型中,其中Ⅰ类切口感染4例,其感染率为1.4%;Ⅱ类切口感染9例,其感染率为3.0%;Ⅲ类切口感染20例,其感染率为6.8%。结论:根据切口感染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能够有效的使发生切口感染的概率得到降低,使患者尽早得到康复。
【关键词】外科感染;原因分析;护理
引言
在医院的各个科室中普外科是感染发生率最高的科室,而感染又是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发生给患者造成严重的身心损害,同时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而普外科患者发生感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应针对患者的感染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以降低感染率、确保手术的安全,改善患者预后。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笔者选择自己所在医院普外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96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60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5.9±3.6)岁;女136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46.8±4.1)岁。
2、诊断标准
依照国家卫生部发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的有关标准实施诊断。手术切口感染主要指的是发生在完成手术后的30天之内,而感染一定和手术有关,且伤口内存在脓样分泌物,伤口部位存在发热、局部肿胀、疼痛、发红与压痛等。完成手术后的第3天、5天与7天对切口渗液情况进行检测,且详细的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完成检测以后,综合患者的辅助检查记录、手术记录、重症监护记录、麻醉单、医嘱单与体温记录等资料进行辅助诊断[1]。
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96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22例,其切口感染发生率为7.4%。在三类切口感染类型中,其中Ⅰ类切口感染4例,其感染率为1.4%;Ⅱ类切口感染9例,其感染率为3.0%;Ⅲ类切口感染20例,其感染率为6.8%。
三、讨论
在临床中,普外科手术是一种有创治疗,其中手术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因素,例如留置引流管、合并症、切口类型与手术时间过长等,都会导致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本研究中选择我院普外科收治的296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研究结果表明,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22例,其切口感染发生率为7.4%。其中,导致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因素一般为肥胖、糖尿病、年龄、手术时间与切口类型等,临床中应该根据这些高危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其具体步骤如下。
1、年龄因素以及护理对策
相关研究指出,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概率远远大于年龄低于60岁的患者。患者年龄越大,发生感染的几率越高,其主要是由于老年患者各个方面的生理机能发生退化而导致切口愈合能力降低,所以,经过有创治疗以后,其创口更加容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因此,临床中应对老年患者进行重视,手术后应采取措施增强患者抵抗力,加强营养支持,并适当的对老年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从而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缓解[2]。
2、肥胖因素以及护理对策
肥胖者完成外科手术以后,且切口由于脂肪层较厚,非常容易发生组织坏死、液体积聚与创口脂肪液化等情况,如果没有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处理,则会逐渐的发展成感染。所以,在实施切口时,应尽可能一切完成切割,防止再次钳夹、切割与牵拉等,避免发生脂肪组织损坏而导致脂肪液化。同时,术前与术后应提高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而对于已经发生血肿与脂肪液化等情况的患者,尽可能不采取引流管实施引流处理,防止液体渗出导致二次污染。
3、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严格控制手术时间,同时还应提高护理人员的配合能力,做好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尽量减少组织损伤。
做好患者的饮食指导,使其控制好体重,指导患者适当加强运动锻炼,尤其是肥胖患者;严密观察患者的切口情况,及时更换敷料,做好换药工作。
尽量缩短术前备皮至开展手术的时间,轻柔操作,防止损伤皮肤,严格执行无菌原则。
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指导患者做好手术准备,在术前要做好患者的访视工作,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以及简单的手术过程向患者做好介绍,缓解患者的焦虑、担心、害怕的心理,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情绪,提高配合依从性。术后配合各项基础护理的实施,如规范饮食等,增加防御能力,降低感染率[3]。
4、切口感染的预防
4.1术前预防
尽量缩短术前患者的住院时间,择期手术时尽可能等手术部位以外的感染治愈,糖尿病患者等有效控制血糖后再行手术。要及时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医护人员有明显皮肤感染、重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时,均不参加手术。备皮应在术日进行,用剪刀或脱毛剂去除手术区毛发,不使用刀片剃毛刀等损伤皮肤的备皮用品,备皮后用皂液彻底清除手术部位皮肤污染。术者要严格进行外科手消毒,患者皮肤消毒范围在手术野范围内向外扩展≥15cm,碘伏棉球由内向外擦拭两遍,时间>2min。需要延长切口或放置引流管时,应扩大消毒范围。
4.2术中预防
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室人员的数量和流动,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室内环境物表清洁,手术器械达到灭菌水平,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的发生。冲洗手术部位时,使用37℃的生理盐水。术中首选密闭式负压引流,尽量选择在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引流。
4.3术后预防
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换药前后要进行手卫生,换药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保持引流管通畅,并根据病情尽早拔除引流管。
结束语
总之,普外科患者发生感染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对于感染患者应积极分析感染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减少感染事件的发生,提高手术安全性,从而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艾方,张会敏.小儿外科伤口感染原因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06):1165-1167.
[2]姜欣梅.普外科患者术后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06):146-147.
[3]任旭,李燕.医院感染原因及应对措施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31):38-39. (张洁)
【关键词】外科感染;原因分析;护理
引言
在医院的各个科室中普外科是感染发生率最高的科室,而感染又是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发生给患者造成严重的身心损害,同时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而普外科患者发生感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应针对患者的感染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以降低感染率、确保手术的安全,改善患者预后。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笔者选择自己所在医院普外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96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60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5.9±3.6)岁;女136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46.8±4.1)岁。
2、诊断标准
依照国家卫生部发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的有关标准实施诊断。手术切口感染主要指的是发生在完成手术后的30天之内,而感染一定和手术有关,且伤口内存在脓样分泌物,伤口部位存在发热、局部肿胀、疼痛、发红与压痛等。完成手术后的第3天、5天与7天对切口渗液情况进行检测,且详细的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完成检测以后,综合患者的辅助检查记录、手术记录、重症监护记录、麻醉单、医嘱单与体温记录等资料进行辅助诊断[1]。
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96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22例,其切口感染发生率为7.4%。在三类切口感染类型中,其中Ⅰ类切口感染4例,其感染率为1.4%;Ⅱ类切口感染9例,其感染率为3.0%;Ⅲ类切口感染20例,其感染率为6.8%。
三、讨论
在临床中,普外科手术是一种有创治疗,其中手术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因素,例如留置引流管、合并症、切口类型与手术时间过长等,都会导致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本研究中选择我院普外科收治的296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研究结果表明,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22例,其切口感染发生率为7.4%。其中,导致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因素一般为肥胖、糖尿病、年龄、手术时间与切口类型等,临床中应该根据这些高危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其具体步骤如下。
1、年龄因素以及护理对策
相关研究指出,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概率远远大于年龄低于60岁的患者。患者年龄越大,发生感染的几率越高,其主要是由于老年患者各个方面的生理机能发生退化而导致切口愈合能力降低,所以,经过有创治疗以后,其创口更加容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因此,临床中应对老年患者进行重视,手术后应采取措施增强患者抵抗力,加强营养支持,并适当的对老年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从而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缓解[2]。
2、肥胖因素以及护理对策
肥胖者完成外科手术以后,且切口由于脂肪层较厚,非常容易发生组织坏死、液体积聚与创口脂肪液化等情况,如果没有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处理,则会逐渐的发展成感染。所以,在实施切口时,应尽可能一切完成切割,防止再次钳夹、切割与牵拉等,避免发生脂肪组织损坏而导致脂肪液化。同时,术前与术后应提高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而对于已经发生血肿与脂肪液化等情况的患者,尽可能不采取引流管实施引流处理,防止液体渗出导致二次污染。
3、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严格控制手术时间,同时还应提高护理人员的配合能力,做好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尽量减少组织损伤。
做好患者的饮食指导,使其控制好体重,指导患者适当加强运动锻炼,尤其是肥胖患者;严密观察患者的切口情况,及时更换敷料,做好换药工作。
尽量缩短术前备皮至开展手术的时间,轻柔操作,防止损伤皮肤,严格执行无菌原则。
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指导患者做好手术准备,在术前要做好患者的访视工作,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以及简单的手术过程向患者做好介绍,缓解患者的焦虑、担心、害怕的心理,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情绪,提高配合依从性。术后配合各项基础护理的实施,如规范饮食等,增加防御能力,降低感染率[3]。
4、切口感染的预防
4.1术前预防
尽量缩短术前患者的住院时间,择期手术时尽可能等手术部位以外的感染治愈,糖尿病患者等有效控制血糖后再行手术。要及时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医护人员有明显皮肤感染、重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时,均不参加手术。备皮应在术日进行,用剪刀或脱毛剂去除手术区毛发,不使用刀片剃毛刀等损伤皮肤的备皮用品,备皮后用皂液彻底清除手术部位皮肤污染。术者要严格进行外科手消毒,患者皮肤消毒范围在手术野范围内向外扩展≥15cm,碘伏棉球由内向外擦拭两遍,时间>2min。需要延长切口或放置引流管时,应扩大消毒范围。
4.2术中预防
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室人员的数量和流动,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室内环境物表清洁,手术器械达到灭菌水平,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的发生。冲洗手术部位时,使用37℃的生理盐水。术中首选密闭式负压引流,尽量选择在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引流。
4.3术后预防
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换药前后要进行手卫生,换药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保持引流管通畅,并根据病情尽早拔除引流管。
结束语
总之,普外科患者发生感染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对于感染患者应积极分析感染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减少感染事件的发生,提高手术安全性,从而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艾方,张会敏.小儿外科伤口感染原因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06):1165-1167.
[2]姜欣梅.普外科患者术后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06):146-147.
[3]任旭,李燕.医院感染原因及应对措施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31):38-39. (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