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 2015年第9期
编号:12735548
心理护理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心理及预后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5年9月1日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2015年第9期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心理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36例(90.0%)明显高于对照组30例(75.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心理护理比采用常规护理更加能够减轻患者心理问题,提高其预后效果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急性胰腺炎患者;心理及预后

    临床上,急性胰腺炎分为轻症胰腺炎和重症胰腺炎两种[1]。轻症胰腺炎主要以胰腺水肿为主,临床中比较多见[2]。重症胰腺炎胰腺出血坏死,从而继发出现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死亡率高。由于急性胰腺炎是由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记过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等炎症反应,主要临床特点有发热、恶心、呕吐等,患者十分容易出现各种严重的心理问题。由于急性胰腺炎的护理对治疗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加强心理护理。因此,本文将心理护理应用进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中,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3]。②患者依从性良好,能够较好配合医护人员完成相关治疗③患者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80例患者均排除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心脑肾等器官功能障碍性疾病[4]。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40例,年龄在19-56岁之间,平均年龄(32.3±1.13)岁。对照组40例,年龄18-60岁之间,平均年龄(31.9±1.17)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定期帮助患者进行血尿淀粉酶的测量。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①向患者介绍关于急性胰腺炎的相关疾病知识,向患者阐述急性胰腺炎的发病过程、病因等等,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心理恐惧感。②护理人员需要及时的与患者进行沟通,针对患者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发现, 通过与患者的沟通纠正患者存在的错误认识,较轻患者的疑虑。护理人员可以向患者阐述成功的治愈病例,有效增强患者治疗信心。③护理人员针对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需要耐心进行解答,采用和蔼、轻柔的语气进行解答。护理人员需要鼓励患者将内心的想法与问题表达出来,给予患者充分的同情,并鼓励患者正确面对疾病,有问题及时与护理人员交流。

    1.3疗效评价标准

    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对比分析,标准为SAS≥50分,SDS≥53分,为阳性。护理效果: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甚至加重。

    1.41.4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 l6.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 见表1。

    2.2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见表2。

    3.讨论

    急性胰腺炎病死率高,加上病情发展迅速,给患者带来较大影响。特别是在心理方面,十分容易因生理与心理上的双重压力影响治疗效果。针对大部分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重点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从最基本的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整个过程保证患者能够理解,每次介绍的内容不宜过多,避免患者一时不能全部接受引发情绪问题。让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清楚、正确的认识,从而端正治疗的态度。其次重点从心理的角度分析患者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从日常的护理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关心与爱护,在与患者交流时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最近的心理状态,加强与患者的心理调节,利用成功的病历树立起患者治疗的信心,保证患者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关于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心理护理,应该是贯穿于整个治疗与护理过程中,其中的健康教育对心理干预十分重要。护理人员应该在与患者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对患者进行评估,特别是心理评估,综合考虑患者可能出现或者已经存在的心理问题。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前SAS、SDS评分与对照组护理前评分,差异不大,护理后实验组评分(37.05±5.36)(34.37±9.11)明显低于对照组(42.17±7.11)(47.91±10.65),实验组总有效率36例(90.0%)明显高于对照组30例(75.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心理护理比采用常规护理更加能够减轻患者心理问题,提高其预后效果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于牧.小儿急性胰腺炎的心理干预及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31):187.

    [2]陈建林,季丽萍.非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36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1):2703

    [3]王世夫,罗斌,陶福正.急性重症胰腺炎伴发胰腺脓肿或胰腺感染坏死的诊疗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4,19(06):911-913

    [4]李秀轻,谭淑卓,孔晔宏.临床路径对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 2014,32(17):2680-2681.., 百拇医药(桑粉玲 赵艳 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