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茶·健康天地》 > 2016年第9期
编号:12952077
妈妈的柴火灶——大刀回锅肉
http://www.100md.com 2016年9月1日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2016年第9期
     据说新中国成立前,成都学徒工帮老板干活,每月只有初二、初十六两次打牙祭,三年打完七十二次牙祭,才算师满。而这七十二个“牙祭”,都离不了“回锅肉”。如今,回锅肉依然是广大劳动人民喜欢的过瘾肥肉之一。

    不过如今全国人民吃到的回锅肉,正味的几乎很难见到,这从较权威的《中国菜谱·四川》(中国财经出版社1981年版)上可以看到:其一,回锅肉用的是带皮猪后腿肉,而不是现在的五花肉;其二,郫县豆瓣与甜面酱(有些回锅肉根本就没加甜面酱)的比例是5:4(根据口味也可调到1:1);其三,要用饴糖、糖色、精盐、香料混合熬制的“红酱油” (现在回锅肉几乎没放);其四,在炒制回锅肉片时,用的是熟猪油而不是色拉油之类。

    在四川,回锅肉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几十种之多,烹调方式基本一样,只是配菜不同而已,也有方法特殊而自成一格的“林派回锅肉”(以四川近代学者、书法家林思进姓氏命名)。“回锅肉”在成都又名“熬锅肉”,其堂弟“旱蒸回锅肉”,主料不采取汤煮而用旱蒸,烹制不用炒而用贴的方法成菜。故有肉的原味消失少,颜色红亮,富于脂肪,味浓而香的特点;其表妹“生爆盐煎肉”,是用生肉片直接爆炒,加豆豉而不加甜面酱;其表兄“酱爆肉”则取出了调味中的豆瓣而加重了甜面酱;其舅子老表还有:青椒回锅肉、盐菜回锅肉、莲白回锅肉、豆豉回锅肉、鲊海椒回锅肉等。

    我八岁时就开始向母亲学习炒回锅肉,不过母亲放的甜面酱要多于豆瓣酱(大概3:2的比例)且还要加泡椒、炮姜、和醪糟汁(不加糖)。特别是酱之味与泡菜之道在高温之下相互倾诉而深深地融合,那股和灵魂一起飘散的奇异之香,只有恋爱中的回锅肉才会拥有。

    这里,我要隆重介绍回锅肉的乡下堂兄“大刀回锅肉”。当我第一次听到“大刀回锅肉”这名字时,脑海中立马掠过“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画面和旋律,接着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回锅肉呼啸着,亮闪闪地向人们敞开的胃口砍去。

    “大刀回锅肉”的身份证名叫“连山回锅肉”,因出自四川广汉市附近的连山镇而得名。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这个不起眼的小镇,因一家饭店烹制了一道特大号回锅肉菜而声名远播,由于片片回锅肉明晃晃地像一把把大刀,故得“大刀回锅肉”之混名。

    “大刀回锅肉”选取猪后腿的二刀肉,顺长切片,每片长者可达24厘米左右。其形粗犷豪放,刀法精湛犀利,加上其配料又和一般回锅肉有所不同,以至吸引了全国八方宾客以在“大刀”上舔味为快,从而使整个连山镇一年四季都充满了回锅肉的香辣味道。真是“山上、山下,风展一片片回锅肉如画”。, http://www.100md.com(牟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