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养生保健指南》 > 2010年第10期
编号:12017938
慈禧午休用膳坐火车/名家的怪癖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0月1日 《养生保健指南》 2010年第10期
     慈禧午休用膳坐火车

    文/韩春鸣

    你知道吗?清王朝的慈禧太后天天午休以及用餐是乘坐火车来回的。不过,她乘坐的火车从始发站到终点站不过1510.4米,也就是1.5千米略多一点。铁路沿着今日首都北海公园的西路直接通往中南海,在当时北海的镜清衙门前建有一座相当豪华的站廊。

    这条铁路的策划人是李鸿章。事情还得从1876年11月提及。当时唐山至胥各庄全长近10千米的唐胥铁路刚刚举行了通车典礼,可是通车没几天,朝廷便以“机车行驶,震动东陵,且冒出黑烟,有伤禾稼”为由,一道号令禁止施用蒸汽轮机车。于是,出现了世界铁路史上荒诞乖张而滑稽的排场——马拉火车。

    当时,朝廷官员对建筑铁路理论极不统一,上疏阻挠的行政内阁权臣、御史大夫谏官占大多数。他们以为火车行驶“害根本,失人民的生计”。这些言论,在我们今天看来彷佛是为了“生态情况”,但当时却是抱残守缺、阻碍社会进程的迂腐观念。作为掌有最后“拍板权”的慈禧太后,在众说纷繁之下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 百拇医药
    直隶总督李鸿章是主张建筑铁路的。他深知,要想恢复铁路建设以及施用机车,必需要征得慈禧太后颔首,而慈禧太后没有看到过火车,更没坐过火车。于是,李鸿章特意从法国购买了六节特地制造的火车车箱,并经慈禧太后同意,在宫苑禁地建筑了这条铁路。

    慈禧太后当时移居到了西苑,她天天要到勤政殿上朝理政,散朝后则到北海的镜清斋用饭以及午休。李鸿章抓住这个时机,为慈禧王母在这两地交往准备了朝廷的头列“专列”。

    慈禧太后是一个追求新鲜刺激的人,她应允了李鸿章的请求。可是她强调,虽然是不坐凤辇了,但出门的规矩一条也不可削减。于是,朝廷为这列车的每一节车箱都制订了严酷的等级规定:慈禧太后以及光绪皇帝乘坐的车箱用黄绸车帷,宗亲、外戚乘坐的车箱用红绸窗帷,而权臣们乘坐的车箱只能用蓝绸窗幔。慈禧太后乘坐的“专列”出发前,要像她日常乘坐凤辇外出时同样讲求排场,要有两队太监手持幡旗构成仪仗队,在铁道两侧引导列车前行,几十名太监肩绊黄绒绳,拉着火车前行。名曰火车,却不能使用机车牵拉,成为后人的笑柄。有一首《清宫词》对此事描述道:“宫奴摆布引黄幡,轨道平铺瀛秀园。日日用饭传北海,飚转直至福华前。”
, 百拇医药
    然而,就由于有了这条短短的铁路,才让慈禧太后以及光绪皇帝领略到现代铁路的魅力。这条铁路的出现,也让大清国的达官朱紫开了眼,而它产生的最显著的“告白效应”就是让朝廷在1889年5月发布上谕,称铁路为“自强要策,必应通筹全国要局”,“即可毅然兴办,毋用筑室道谋”。这是清当局熬头次正式宣布要兴办铁路。1890年,总理衙门终于采取了李鸿章的理论,决定在中国兴办铁路。

    名家的怪癖

    文/世意

    宋人王谠写了一本《唐语林》,其中记载了著名诗人王勃“打腹稿”的故事,这与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和《旧唐书·王勃传》的说法极为相近,想必果有其事。书里说:“王勃凡欲作文,先令磨墨数升,饮酒数杯,以被覆面而寝。即寤,援笔而成,文不加点。时人谓之为‘腹稿’也。”

    “写文章”与“睡大觉”是毫不相干的两件事,王勃偏偏先蒙头大睡而后文思如泉涌,深思熟虑才能一气呵成;不过是他这个构思过程十分蹊跷:“磨墨数升”,酷似民谚中的破裤子先伸腿,不就是写篇作文吗,何必闹得那么夸张?未提笔,先作势,不知是逗别人玩,还是逗自己玩。“饮酒数杯”,然后睡觉,则颇有《借东风》诸葛亮的世故,为了不暴露自己的手段,故意使个障眼法。

    外国也有奇人,海明威以“新闻体”小说而著称,他不愿意写絮絮叨叨的车轱辘话。每逢创作,都要站在写字台前,这样,连偷懒也不可能,哪来的力气写废话?

    梵·高更为“另类”,为了体验法国南部强烈的阳光,他时常背着画夹,光头裸背地穿行在人烟稀少的荒野上。唯其如此,画布上的色彩才明艳浓烈,直逼人心。,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