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养生保健指南》 > 2011年第6期
编号:12090367
中山装的历史演变/“子虚乌有”与“空穴来风”/“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由来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日 《养生保健指南》 2011年第6期
     中山装的历史演变

    文/刘开生

    《中华文化习俗辞典》记载,中山装是孙中山参照中国原有的衣裤特点,吸收南洋华侨的企领文装和西装样式,本着“适于卫生、便于动作、易于经济、壮于观瞻”的原则,亲自主持设计,由广东人黄隆生裁制出的一种服装式样。

    中山装造型颇为讲究:立翻领、对襟、前襟五粒扣、四个贴袋、袖口三粒扣、后片不破缝。这些都是根据《易经》的内容而来,并且还有寓意。如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指治国的纲纪礼、义、廉、耻。门襟五粒纽扣指五权分立,即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意。裤子式样是前面开缝,用暗纽,左右各一大暗袋,前面一小暗袋(表袋);右后臀部挖一暗袋,便于随身携带零碎物品。

    毛泽东从青年时代开始就喜欢穿中山装,这一着装习惯一直保持到他逝世。不过,他后期穿的中山装较早期发生了一些细微变化:衣身加宽,小翻领变成大而长的新型竖领,衣服的前阔、后背也略宽一些,中腰稍微收敛,后片比前片加长一些,袖筒稍稍提起,凡过针处均采用双明线。改良后的中山装穿在身上更显身材伟岸,外国人将此服装称作“毛式制服”。

    中山装曾被国际社会称为“影响世界的十大服装之一”。从1949年到1978年,中山装一直都是中国干部队伍的正装。后来,中山装的式样又有了一些变化,出现了款式更简洁明快的“人民装”、“青年装”、“学生装”,穿着极为普遍。

    “子虚乌有”与“空穴来风”

    文/霍小卫

    子虚乌有出自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作者在赋中假托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三人互相问答。子是古人对男性的尊称或美称,虚在这里作空无所有解,故子虚意为空无所有的先生。乌是疑问代词,意思是何,哪里。乌有先生的意思是哪里有这位先生,即没有这位先生。后来便用子虚乌有称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或事物。

    空穴来风是子虚乌有的反义词,在战国文学家宋玉的《风赋》中可以找到空穴来风的出处。宋玉曰:“枳句来巢,空穴来风。”意思是:有了弯曲的枳树鸟儿才来筑巢,门上有了空洞才容易进风。因此,自古以来空穴来风一直被用来比喻某种消息和传说有其一定的原因和根据,也比喻流言蜚语容易乘虚而入。

    “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由来

    文/王晓梅

    “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俗语广为流传。它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的《幽明录·新鬼》。

    传说一个新鬼刚来阴间,得不到食物,饿得瘦弱不堪。一个老鬼告诉他,只要到人间闹得人们不得安宁,他们自然会烧纸钱送鬼神,还要供上许多好吃的东西。新鬼听后,马上到了一户穷人家。看到厨房里有一盘磨,就使劲推起来,以为这样就能闹得人家惊慌失措。主人听到响动,赶到厨房一看,却空无一人,只有磨在转动。他感叹道:“天都可怜我太穷,派鬼来帮我推磨了。”可怜的新鬼忙了半夜,也没有讨到吃的。,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