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养生保健指南》 > 2013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3145563
服药为何会出现“药物热”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2月1日 《养生保健指南》2013年第12期
     由于牙龈发炎,高老伯服用抗生素,牙龈肿痛有好转,却出现发热现象,于是他就用退烧药退烧,结果没用。高老伯去一家三甲医院诊治,医生询问了他服药情况后,确诊是“药物热”。

    “药物热”顾名思义是在治疗疾病使用药物的过程中因药物导致的发热。“药物热”通常在服药6~10天后发生,最短者为1小时,最长为25天。能引起“药物热”的药物有多种,近年来,尤其是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药物热”时有发生。有人统计,其中常见的有鲁米那、解热镇痛药、磺胺类、奎宁,抗生素有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先锋霉素、万古霉素、灰黄霉素等。

    “药物热”常伴药疹,也有不伴药疹的单纯性药热。“药物热”表现有恶寒(或寒战)发热,热型有弛张热、稽留热或微热。还可伴有周身不适、头痛、肌肉疼痛、关节痛、淋巴结肿痛和消化系统症状等,继而出现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皮疹呈多形性对称性分布,并往往伴有瘙痒或烧灼感。皮疹类型有猩红热样红斑、荨麻疹及麻疹样红斑、固定性红斑等。严重的药疹可表现为剥脱性皮炎。皮疹严重者,停药后热度可持续较长时间。

    目前,上班族和老年人自行使用非处方药更增加了引起“药物热”的机会。老年人因对药物的判断力较差,有的药品说明书字号太小,视力不及难以看清,更容易引起“药物热”。因此,老年人应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用药,必要时由家人协助给药,切不可盲目用药。一般而言,在应用抗生素的疗程中,如病情已改善,体温下降或已趋正常之后再度上升或热度重现者,应考虑“药物热”的可能。一旦出现“药物热”应立即停药,并找医生说明情况,对症处理。 (裘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