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疚也是病
大凡心存内疚的人,在本质上往往偏向急躁性格。做出来的事,说过的话,甚而伤害到某一个人,在事情发生时的心态与事情过后的反思,往往自相矛盾,而且悔不当初。其实,心存内疚的人,大半是有心的人。
生活中基本上存在两种内疚感:一种是健康的,另一种是不健康的。
健康的内疚感就像是功能完好的“心灵报警器”,如果我们犯了错,无论有心或无意,伤害了别人,它都会提醒我们不再重蹈覆辙。而不健康的内疚感则可以说是一种习惯性行为,当局者可能并没有做错事。
不健康的内疚感往往起源于童年,年幼的你无能和无助,这时候内疚感仿佛救命稻草,尽管它也并不好受,而你也没有理由承受这样的心理压力,但与空洞的无可奈何、无能为力相比,至少它让你感觉有所依托。比如,一个孩子面对病重的母亲,往往会为母亲的状况责备自己:“都是我不好”,将自己放在责任承担者的位置上。自我谴责,似乎总比陷入绝望要好些。
隨着慢慢长大,一触即发的不健康内疚感会将你耗得精疲力竭。日复一日,它可能把你塑造成为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过于严苛以至于动不动就焦虑沮丧。
不健康的内疚感有害无益,因为它毫无根据,并不是由实质性的错误所引发的,自然也就不构成值得反思的理由,所以体验这种内疚感从任何角度来说都很难有裨益。 (林灵)
生活中基本上存在两种内疚感:一种是健康的,另一种是不健康的。
健康的内疚感就像是功能完好的“心灵报警器”,如果我们犯了错,无论有心或无意,伤害了别人,它都会提醒我们不再重蹈覆辙。而不健康的内疚感则可以说是一种习惯性行为,当局者可能并没有做错事。
不健康的内疚感往往起源于童年,年幼的你无能和无助,这时候内疚感仿佛救命稻草,尽管它也并不好受,而你也没有理由承受这样的心理压力,但与空洞的无可奈何、无能为力相比,至少它让你感觉有所依托。比如,一个孩子面对病重的母亲,往往会为母亲的状况责备自己:“都是我不好”,将自己放在责任承担者的位置上。自我谴责,似乎总比陷入绝望要好些。
隨着慢慢长大,一触即发的不健康内疚感会将你耗得精疲力竭。日复一日,它可能把你塑造成为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过于严苛以至于动不动就焦虑沮丧。
不健康的内疚感有害无益,因为它毫无根据,并不是由实质性的错误所引发的,自然也就不构成值得反思的理由,所以体验这种内疚感从任何角度来说都很难有裨益。 (林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