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不要误解“难得糊涂”/神医华佗的养心之道
老年人不要误解“难得糊涂”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是许多老年人喜爱的格言,有的老年人将之悬于墙上,有的摆在桌前,有的挂在嘴边,以此作为晚年生活的座右铭。不仅如此,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比如,理不清思绪,解不开困惑,辨不明是非,就常常以“难得糊涂”了结。有的老年人甚至把“难得糊涂”作为经验之谈,认为自己活了大半辈子为了“明白”,结果不仅活得很累,而且吃了不少苦头;若要轻松度晚年,就以“难得糊涂”解烦忧。
其实,这些老年人在很大程度上误解了郑板桥这句话的原意。看看郑板桥说这句话时的全部内容:“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福报也。”不难看出,郑板桥题写“难得糊涂”时并不糊涂,而是为了讽世和自嘲。
对老年人来说,不存在与谁抗争的问题,也不该有彷徨、消极、悲观的情绪,自然就更不应把“难得糊涂”当成人生信条和处世哲学。对老年人来说,该明白的就一定要明白,该争辩的就一定要争辩,该澄清的就一定要澄清。比如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大事、做人准则、道德规范、待人接物、家庭生活、安全问题等等,都是糊涂不得的。当然,对鸡毛蒜皮的小事,无足轻重的传言,以及与别人之间的小矛盾,倒是可以以“糊涂”面对的。
总之,对老年人来说,不能什么事情都装糊涂,以糊涂讨轻松;也不能把明白的头脑逼成糊涂,以糊涂求长寿。如果这样做,就很可能会弄巧成拙,讨不到轻松,求不得长寿,反而自讨烦恼、苦闷,损害身心健康。因为,人老了,精神不能老,处世更要清醒,这既是健康长寿的标志,也是促进健康长寿的条件。
若要潇潇洒洒活一生,就得明明白白度晚年,只有这样,才能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晚桃)
神医华佗的养心之道
有“神医”之称的我国古代名医华佗,所处的时代距今已有1800年了,但他的养心之道至今仍为人们所推崇。
分析一下华佗的养心之道,可归纳为如下两条:首先是对名利、地位观念的淡泊。《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华佗继承和发扬了《内经》的养心观。他医道高明,被誉为“神医”。统治阶级为了自身保命的需要,多次请华佗出去做官。当时的沛国宰相陈硅,曾荐举他做“孝廉”,西蜀的太尉黄碗,也劝他做“侍医”,他都拒绝接受。
在他看来,过分的名利、地位观念会成为思想之患而影响健康。其次是强调动静相济、劳逸适度。他曾对他的学生吴普和樊阿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意思是指运动能增加消化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预防疾病,但不可过度疲劳。他又说:“譬如户枢,终不朽也。”用门枢在活动中不蛀不烂的道理说明了运动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意义。
在这个原则下,华佗总结了前人养身和养心的经验,模仿虎、鹿、熊、猿、鹤五种动物的形态,发明了动静相济的“五禽戏”。
这是一种类似太极拳的运动,以虎的勇猛、鹿的快捷、熊的矜持、猿的机灵、鹤的自在,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养心观。由于“五禽戏”能做到心静体松、动静相兼、刚柔并济、气行血行的辩证统一,所以对身心健康大有裨益。经常练习虎势,能使人强筋健骨,精力旺盛;经常练习鹿势,能增强体力,益肾固腰;经常练习猿势,能头脑灵活,增强记忆;经常练习熊势,能增进消化,促进睡眠;经常练习鹤势,能调和呼吸,疏通经络。(长乐), http://www.100md.com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是许多老年人喜爱的格言,有的老年人将之悬于墙上,有的摆在桌前,有的挂在嘴边,以此作为晚年生活的座右铭。不仅如此,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比如,理不清思绪,解不开困惑,辨不明是非,就常常以“难得糊涂”了结。有的老年人甚至把“难得糊涂”作为经验之谈,认为自己活了大半辈子为了“明白”,结果不仅活得很累,而且吃了不少苦头;若要轻松度晚年,就以“难得糊涂”解烦忧。
其实,这些老年人在很大程度上误解了郑板桥这句话的原意。看看郑板桥说这句话时的全部内容:“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福报也。”不难看出,郑板桥题写“难得糊涂”时并不糊涂,而是为了讽世和自嘲。
对老年人来说,不存在与谁抗争的问题,也不该有彷徨、消极、悲观的情绪,自然就更不应把“难得糊涂”当成人生信条和处世哲学。对老年人来说,该明白的就一定要明白,该争辩的就一定要争辩,该澄清的就一定要澄清。比如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大事、做人准则、道德规范、待人接物、家庭生活、安全问题等等,都是糊涂不得的。当然,对鸡毛蒜皮的小事,无足轻重的传言,以及与别人之间的小矛盾,倒是可以以“糊涂”面对的。
总之,对老年人来说,不能什么事情都装糊涂,以糊涂讨轻松;也不能把明白的头脑逼成糊涂,以糊涂求长寿。如果这样做,就很可能会弄巧成拙,讨不到轻松,求不得长寿,反而自讨烦恼、苦闷,损害身心健康。因为,人老了,精神不能老,处世更要清醒,这既是健康长寿的标志,也是促进健康长寿的条件。
若要潇潇洒洒活一生,就得明明白白度晚年,只有这样,才能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晚桃)
神医华佗的养心之道
有“神医”之称的我国古代名医华佗,所处的时代距今已有1800年了,但他的养心之道至今仍为人们所推崇。
分析一下华佗的养心之道,可归纳为如下两条:首先是对名利、地位观念的淡泊。《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华佗继承和发扬了《内经》的养心观。他医道高明,被誉为“神医”。统治阶级为了自身保命的需要,多次请华佗出去做官。当时的沛国宰相陈硅,曾荐举他做“孝廉”,西蜀的太尉黄碗,也劝他做“侍医”,他都拒绝接受。
在他看来,过分的名利、地位观念会成为思想之患而影响健康。其次是强调动静相济、劳逸适度。他曾对他的学生吴普和樊阿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意思是指运动能增加消化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预防疾病,但不可过度疲劳。他又说:“譬如户枢,终不朽也。”用门枢在活动中不蛀不烂的道理说明了运动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意义。
在这个原则下,华佗总结了前人养身和养心的经验,模仿虎、鹿、熊、猿、鹤五种动物的形态,发明了动静相济的“五禽戏”。
这是一种类似太极拳的运动,以虎的勇猛、鹿的快捷、熊的矜持、猿的机灵、鹤的自在,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养心观。由于“五禽戏”能做到心静体松、动静相兼、刚柔并济、气行血行的辩证统一,所以对身心健康大有裨益。经常练习虎势,能使人强筋健骨,精力旺盛;经常练习鹿势,能增强体力,益肾固腰;经常练习猿势,能头脑灵活,增强记忆;经常练习熊势,能增进消化,促进睡眠;经常练习鹤势,能调和呼吸,疏通经络。(长乐),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