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老年健康》 > 2012年第2期
编号:12176293
“秋千”的起源/辛弃疾夫妇情寄药名诗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日 《中老年健康》 2012年第2期
     “秋千”的起源

    荡秋千是我国民俗中最常见的娱乐活动,人人都会荡秋千,可是“秋千”一词究竟是怎么来的?相信很多人都不清楚。

    秋千的起源,可追溯到几十万年前的上古时代。那时,我们的祖先为了谋生,需要上树采摘野果或猎取野兽。在攀缘和奔跑中,他们往往抓住粗壮的蔓生植物,依靠藤条的摇荡摆动,上树或跨越沟涧,这是秋千最原始的雏形。至于后来绳索悬挂于木架、下拴踏板的秋千,春秋时期在我国北方就有了。据《艺文类聚》引述古籍记载,“秋千”本来是北方山戎的习俗,在寒食节这一天荡秋千游戏,用以锻炼身体的灵巧性。齐桓公打败山戎后,这项游戏随即传入了中原。北方寒冷,为结实起见,秋千的绳索多用兽皮制成,因此“秋千”的繁体字写作“鞦韆”,偏旁都是“革”。

    关于“秋千”一语的来历,唐人高无际在《汉武帝后庭秋千赋》的序中写道:“秋千者,千秋也,汉武祈千秋之寿,故后宫多秋千之乐。”高无际的意思是说“秋千”一词乃是“千秋”的转写,后宫中为汉武帝祝千秋之寿,有荡秋千这项游戏,后来就干脆用“秋千”来称呼了。五代时期的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事》中也写道:“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市民因而呼之。”

    荡秋千的习俗流传很广,杜甫有诗“万里秋千习俗同”。北宋时荡秋千荡出了新的花样,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又有两画船,上立秋千,船尾百戏人上竿,左右军院虞侯监教鼓笛相和,又一人上蹴秋千,将平架,筋斗掷身入水,谓之‘水秋千’。”“水秋千”非常类似今天的跳水运动,是宋代杂技的新发展,在中国杂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颇有影响。(陈令申)

    辛弃疾夫妇情寄药名诗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词人,是著名的爱国志士,一生致力于抗金事业。他在戎马倥偬、政务繁忙之余,写下了大量慷慨激昂、悲壮豪放的词。

    22岁那年,他新婚不久,即辞别温柔的妻子,参加了耿京领导的抗金起义军,任掌书记之职。尽管斗争艰苦,军务繁忙,但其思乡念妻之情从未淡漠。夜深人静之时,他心中的思念无以寄托,以云母、珍珠等26个药名串成《满庭芳·静夜思》一词,遥寄娇妻,以抒情怀。词曰: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流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塘。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风荷裳。

    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荒。

    辛弃疾的夫人也是一位才情极高的女子,她收到丈夫的书信后,也托药寄情,填词一首:

    槟榔既去,已历半夏。岂不当归也?谁使君子,寄奴生绕他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妾仰视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来了白纸书,茹不尽黄连苦。豆蔻不消心头恨,丁香空结雨中愁。人生三七过,看风吹西河柳,盼将军益母。

    辛弃疾夫人的答词,同样巧妙地嵌进了17种药名,其柔情离绪,跃然纸上,较之辛词,毫不逊色。(吴小波),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