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讲——痛风的那些事(1)
当心药物引起痛风发作
文/徐栋华
防治痛风,应避免暴饮暴食,禁食嘌呤含量丰富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脑髓和部分海鲜。应防止体重超标,节制饮酒(尤其不可饮啤酒)。多食碱性食物如奶类、蔬菜、水果,使尿液碱化,减少肾脏损害。痛风病人平素可多饮水,稀释尿酸浓度,减少发作及诱发尿路结石。
此外,不可忽视长期服用的有些药物,也可诱发痛风,应引起注意。
利尿药:高血压病人长期服用含噻嗪类利尿药(双氢克尿噻)降压时,可损害肾功能,阻止尿酸从肾脏排泄,致使高尿酸血症,使痛风机会增多。
抗结核药:结核病人久用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再用利福平时,多数人血尿酸会升高,可诱发痛风。
阿司匹林: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抑制尿酸排泄。心脑血管病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有诱发痛风的危险。
抗生素:青霉素和头孢霉素大部分从肾脏排出,可以阻碍尿酸排泄,从而增加痛风的危险。
以上药物,痛风病人能不用则尽量不用,或用其他药物代替。必须应用时,时间较久,应按医嘱或药物说明书定期检查血尿酸浓度,及时调整用法、剂量或更换。
此外,痛风病人还应禁用肝浸膏、维生素B12和磺胺类药物。使用强的松类药物突然停药,可诱发痛风急性发作,停药前注意逐渐减量。
“口福”之患首推痛风
文/王志刚
痛风偏爱男性 元凶在于“口福”
“疼痛来去匆匆”,这就是痛风。它属于一种代谢性疾病,是由于嘌呤代谢失调致使代谢产物——尿酸在人体血液内浓度增高所致。
专家指出,诱发痛风的“元凶”是不健康的饮食。据统计,男女发病比例是20∶1。痛风偏爱男性的原因是男性喜饮酒,喜食富含嘌呤、蛋白质的食物,致使体内尿酸增加,排出减少。而筵席不断者,占发病人群的30%。需要强调的是:一瓶啤酒可使血尿酸升高一倍,高血压病人患痛风可能性增加十倍。
夏季注意忌口 病情重在控制
夏季,人体大量出汗,体液消耗多,容易引发痛风性关节炎、尿路结石等。
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专家指出,痛风更严重的影响则是肾,血尿酸沉积在肾,会引起肾功能减退,临床中痛风引起的尿毒症也不少见。
因此,治疗痛风最关键的是如何控制病情,避免发生致命的并发症。除使用一些镇痛消炎药物,服用小苏打碱化尿液,尽量溶解尿酸盐结晶,将其排出体外,同时还必须辅以降尿酸药物来控制血中尿酸值,并定期检测心脑血管及肾功能等。
得了痛风也能吃豆
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学会名誉主任委员 杜寿玢
大豆的营养全面而丰富,是唯一可与动物性食品相媲美的植物性蛋白质。但有些痛风患者自叹“无此口福”,因为他们常被告知:得了痛风就不能吃大豆及其制品了,因为其中嘌呤含量过高。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
目前大多数学者已经不主张长期严格限制膳食中的嘌呤,而是主张按嘌呤含量的高低来选择食物。急性发作期的痛风病人要食用含嘌呤少的牛奶及制品、蛋黄、蔬菜和水果;在缓解期,可适当选中等含量的食物,如瘦肉、禽肉、鱼类、黄豆等。
我们应该了解,食物的嘌呤含量分析是以生食物为样本的,而烹调加工方法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例如,生黄豆属于中等嘌呤含量的范围,在痛风缓解期可适量选用,但加工后制成的豆腐,嘌呤在水中流失后,每百克南豆腐含嘌呤仅为13毫克,显然属于低嘌呤范围。
据研究,痛风患者摄入南豆腐后,血尿酸仅轻度升高,与此同时,尿酸的排泄也有所增加。这证明了痛风患者完全可以吃豆腐。摄入肉类及海鲜多的,患痛风的危险增加;反之,摄入奶类及制品多的,与不饮奶的相比,患痛风危险有所减少。
摄入中等含量嘌呤的植物性食物,包括传统上认为应禁食的豆类、豌豆、菠菜、蘑菇、菜花、燕麦等,并没有增加患痛风的危险。因此,不必把各种豆子看成痛风的大敌,只要控制一日当中嘌呤的总体数量,少量食用豆浆和豆制品来替代肉类,肯定是有益健康的食物选择。
总而言之,防治痛风要把住饮食关,不能仅将嘌呤含量的高低作为考虑的唯一因素,还要从动物性或植物性来源,以及加工方法等多种因素来选择食物。
痛风病人出差旅游需把“三关”
北京军区总医院主任医师 张开富
痛风病人常常在出差、旅游时,急性关节炎突然发作,不能活动,持续数日甚至更长时间,令患者苦不堪言。
痛风关节炎发病的基本条件是高尿酸血症,但一些病人血尿酸水平高过正常值的一倍甚至数倍而不发病,还有的病人关节炎发作时血尿酸正常或近于正常。这一现象说明,痛风关节炎发作除了血尿酸升高这一重要因素外,还受精神过分紧张及抑郁,身体过度疲惫,关节局部受到撞击、挤压或摩擦,肢体在寒冷的气温中滞留过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痛风病人出差、旅游,为避免急性关节炎发作,应把好“三关”:
1.早准备 外出之前要对痛风发病的可能性大小作充分的评估,包括:
(1)近期是否发病?发病的频度(分为没发、偶发和频发)因外出而呈递增趋势;
(2)工作轻重、环境好坏、活动及精神所承受的压力等对痛风发病的影响;
(3)检查血尿酸,血尿酸水平愈高,痛风发作的可能性愈大;
(4)带齐药品,包括降尿酸药和抑制炎症的药物。
2.早预防 如果血尿酸浓度增高,要尽快将其降至正常或近于正常值;即使血尿酸正常,也要坚持服用常规量的降尿酸药。另外,严把饮食关,禁止酗酒、食用富含嘌呤的食物、暴饮暴食,同时注意劳逸适度。
3.早治疗 痛风发作数小时之前多有先兆,如关节隐痛、发胀、活动欠灵活等。此时应即刻服用秋水仙碱,首次1-2毫克,其后间隔8-12小时服1毫克,共2-3次;或用常规剂量的非甾类消炎镇痛药2-3天,也能达到类似的防治效果。, http://www.100md.com
文/徐栋华
防治痛风,应避免暴饮暴食,禁食嘌呤含量丰富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脑髓和部分海鲜。应防止体重超标,节制饮酒(尤其不可饮啤酒)。多食碱性食物如奶类、蔬菜、水果,使尿液碱化,减少肾脏损害。痛风病人平素可多饮水,稀释尿酸浓度,减少发作及诱发尿路结石。
此外,不可忽视长期服用的有些药物,也可诱发痛风,应引起注意。
利尿药:高血压病人长期服用含噻嗪类利尿药(双氢克尿噻)降压时,可损害肾功能,阻止尿酸从肾脏排泄,致使高尿酸血症,使痛风机会增多。
抗结核药:结核病人久用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再用利福平时,多数人血尿酸会升高,可诱发痛风。
阿司匹林: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抑制尿酸排泄。心脑血管病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有诱发痛风的危险。
抗生素:青霉素和头孢霉素大部分从肾脏排出,可以阻碍尿酸排泄,从而增加痛风的危险。
以上药物,痛风病人能不用则尽量不用,或用其他药物代替。必须应用时,时间较久,应按医嘱或药物说明书定期检查血尿酸浓度,及时调整用法、剂量或更换。
此外,痛风病人还应禁用肝浸膏、维生素B12和磺胺类药物。使用强的松类药物突然停药,可诱发痛风急性发作,停药前注意逐渐减量。
“口福”之患首推痛风
文/王志刚
痛风偏爱男性 元凶在于“口福”
“疼痛来去匆匆”,这就是痛风。它属于一种代谢性疾病,是由于嘌呤代谢失调致使代谢产物——尿酸在人体血液内浓度增高所致。
专家指出,诱发痛风的“元凶”是不健康的饮食。据统计,男女发病比例是20∶1。痛风偏爱男性的原因是男性喜饮酒,喜食富含嘌呤、蛋白质的食物,致使体内尿酸增加,排出减少。而筵席不断者,占发病人群的30%。需要强调的是:一瓶啤酒可使血尿酸升高一倍,高血压病人患痛风可能性增加十倍。
夏季注意忌口 病情重在控制
夏季,人体大量出汗,体液消耗多,容易引发痛风性关节炎、尿路结石等。
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专家指出,痛风更严重的影响则是肾,血尿酸沉积在肾,会引起肾功能减退,临床中痛风引起的尿毒症也不少见。
因此,治疗痛风最关键的是如何控制病情,避免发生致命的并发症。除使用一些镇痛消炎药物,服用小苏打碱化尿液,尽量溶解尿酸盐结晶,将其排出体外,同时还必须辅以降尿酸药物来控制血中尿酸值,并定期检测心脑血管及肾功能等。
得了痛风也能吃豆
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学会名誉主任委员 杜寿玢
大豆的营养全面而丰富,是唯一可与动物性食品相媲美的植物性蛋白质。但有些痛风患者自叹“无此口福”,因为他们常被告知:得了痛风就不能吃大豆及其制品了,因为其中嘌呤含量过高。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
目前大多数学者已经不主张长期严格限制膳食中的嘌呤,而是主张按嘌呤含量的高低来选择食物。急性发作期的痛风病人要食用含嘌呤少的牛奶及制品、蛋黄、蔬菜和水果;在缓解期,可适当选中等含量的食物,如瘦肉、禽肉、鱼类、黄豆等。
我们应该了解,食物的嘌呤含量分析是以生食物为样本的,而烹调加工方法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例如,生黄豆属于中等嘌呤含量的范围,在痛风缓解期可适量选用,但加工后制成的豆腐,嘌呤在水中流失后,每百克南豆腐含嘌呤仅为13毫克,显然属于低嘌呤范围。
据研究,痛风患者摄入南豆腐后,血尿酸仅轻度升高,与此同时,尿酸的排泄也有所增加。这证明了痛风患者完全可以吃豆腐。摄入肉类及海鲜多的,患痛风的危险增加;反之,摄入奶类及制品多的,与不饮奶的相比,患痛风危险有所减少。
摄入中等含量嘌呤的植物性食物,包括传统上认为应禁食的豆类、豌豆、菠菜、蘑菇、菜花、燕麦等,并没有增加患痛风的危险。因此,不必把各种豆子看成痛风的大敌,只要控制一日当中嘌呤的总体数量,少量食用豆浆和豆制品来替代肉类,肯定是有益健康的食物选择。
总而言之,防治痛风要把住饮食关,不能仅将嘌呤含量的高低作为考虑的唯一因素,还要从动物性或植物性来源,以及加工方法等多种因素来选择食物。
痛风病人出差旅游需把“三关”
北京军区总医院主任医师 张开富
痛风病人常常在出差、旅游时,急性关节炎突然发作,不能活动,持续数日甚至更长时间,令患者苦不堪言。
痛风关节炎发病的基本条件是高尿酸血症,但一些病人血尿酸水平高过正常值的一倍甚至数倍而不发病,还有的病人关节炎发作时血尿酸正常或近于正常。这一现象说明,痛风关节炎发作除了血尿酸升高这一重要因素外,还受精神过分紧张及抑郁,身体过度疲惫,关节局部受到撞击、挤压或摩擦,肢体在寒冷的气温中滞留过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痛风病人出差、旅游,为避免急性关节炎发作,应把好“三关”:
1.早准备 外出之前要对痛风发病的可能性大小作充分的评估,包括:
(1)近期是否发病?发病的频度(分为没发、偶发和频发)因外出而呈递增趋势;
(2)工作轻重、环境好坏、活动及精神所承受的压力等对痛风发病的影响;
(3)检查血尿酸,血尿酸水平愈高,痛风发作的可能性愈大;
(4)带齐药品,包括降尿酸药和抑制炎症的药物。
2.早预防 如果血尿酸浓度增高,要尽快将其降至正常或近于正常值;即使血尿酸正常,也要坚持服用常规量的降尿酸药。另外,严把饮食关,禁止酗酒、食用富含嘌呤的食物、暴饮暴食,同时注意劳逸适度。
3.早治疗 痛风发作数小时之前多有先兆,如关节隐痛、发胀、活动欠灵活等。此时应即刻服用秋水仙碱,首次1-2毫克,其后间隔8-12小时服1毫克,共2-3次;或用常规剂量的非甾类消炎镇痛药2-3天,也能达到类似的防治效果。,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