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老年健康》 > 2016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983588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2月1日 《中老年健康》2016年第12期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病是其主要并发症。笔者治疗许多高血压病患者,疗效显著。

    患者刘某,女,52岁。

    初诊:2015年1月21日。患者血压高,为150/80毫米汞柱,头晕伴记忆力下降,阵发性心慌气短,双手水肿,易燥热出汗、怕冷,膝关节酸沉,口黏,舌淡苔薄暗,脉沉细。心电图提示ST段改变。

    治疗方案:方用青娥丸合大补阴丸加减。

    方药:续断20克,杜仲炭15克,桑寄生30克,骨碎补10克,地鳖虫10克,钩藤30克,天麻12克,五味子10克,知母12克,黄柏12克,生地黄12克,泽泻30克,茯苓30克,白术10克。共10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服药10剂后,患者头晕减轻,燥热出汗消失,其他症状皆减轻。舌红,苔薄,脉沉细。上方去五味子。共20剂。

    三诊:服药20剂后,患者血压平稳,上述症状基本消失。笔者让患者停服药物,并嘱咐患者注意休息,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保持情绪平稳,定期复诊。

    按语:肾藏真阴而寓元阳。文中患者肾气虚弱,不能固藏精气,髓海失养,则头晕,记忆力下降,膝关节酸沉。心肾相济,元阳不足,心阳乏源,心失温养,鼓动无力,则心慌气短、怕冷。笔者用青娥丸合大补阴丸加减以益气养阴,填精益髓;辅以天麻、钩藤平肝熄风;茯苓、泽泻利水消肿;久病多瘀,以地鳖虫逐瘀通络。方证对应,血压得控,也体现了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疗效显著且无副作用的优势。 (金井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