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预防保健 > 生活环境 > 气候气象
编号:12685732
女性度秋 当防“秋季气象过敏症”
http://www.100md.com 2013年8月1日 农村百事通·健康一点通 2013年第8期
     秋天,秋风阵阵,乍热乍冷,地气肃杀,有时高温闷热,有时又连续秋雨,阴霾闷湿。在如此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某些人,特别是过敏体质的女性,身体偶有不适,就容易患上“秋季气象过敏症”,表现为:困倦乏力,纳差腹胀,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头晕目眩,心悸多汗,易激动、多焦虑,并伴有旧伤阵痛发作等等。

    现代气象医学已证实,单种致病因素不一定使人致病,往往因天气的骤变而引发,即气候是引发和加大疾病的重要因素。气候环境主要取决于气温、湿度、气压、风速、风力、降雨量以及太阳黑子、宇宙射线等多种气象因素,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气温、湿度和气压这三种气象要素。秋季气候的干湿、冷暖、风力多变,这些气象要素通过人的皮肤感受器和神经感受器反映到大脑,使脑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以保持天气变化前后机体的相对平衡,使人不致患“气象过敏症”。倘若气候变化剧烈,尤其是非周期性的剧烈变化,如初秋时高温闷热、台风暴雨来临,深秋寒流骤临,使女性一时适应不了剧烈变化的气候条件,于是便产生上述种种不适症状,即患上“秋季气象过敏症”。

    现代气象医学表明,秋季是气象系统较为活跃多变的季节,冷暖空气频繁交汇,此长彼消,多种气象要素变化剧烈。秋天的气温和湿度比夏天低,而气压则升高,这些气象要素对某些易感者(特别是女性)尤为敏感。统计表明,城市居民比农民、女性比男人更易患此症,特别是那些成年累月在高楼大厦、电脑房或空调房中工作和生活的白领女士们。因为城市居民长期生活在高楼深院和舒适稳定的安逸环境中,以车代步,空调沙发,与大自然接触少等;而女性的生性感觉敏锐,能觉察到激素分泌乃至人体情感的微弱变化,且女性分泌的激素少于男性,故她们对气象环境因素的调控能力差于男性。

    女性度秋,如何防治“秋季气象过敏症”呢?

    首先,平时要加强锻炼,提高机体抗病防御能力。秋天应适当“秋冻”,坚持冷水洗脸和冷水浴,以提高脸、鼻、喉对冷空气的适应能力。其次,每天要收看(听)天气预报、按天气的变化科学养生;及时增减衣服,防止受凉感冒。再次,平时要注意营养的调理,以适应时令节气的变化,适当秋补,多食用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品,如淡茶、绿豆汤、多种药粥、鱼肉禽蛋、海带、紫菜、梨、荸荠以及多种新鲜果蔬。

    (无锡市人民医院 陆基宗),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预防保健 > 生活环境 > 气候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