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四季保健 > 秋季 > 秋乏
编号:12683719
合理秋补 克服秋乏
http://www.100md.com 2013年9月1日 农村百事通·健康一点通 2013年第9期
     一年四季之中,每当季节转换之时,人体在生理上总有一番较大的变化,特别是中老年和体弱多病者,“春困、秋乏”是其中最明显的两个典型表现。在秋高气爽、金风轻拂、气候宜人之际,许多人反而出现“秋乏”症状,如困倦乏力、眼涩头晕、提不起精神,等等。

    从生理学角度分析,“秋乏”与夏季气候的高温酷暑对人体的不利影响密切相关。盛夏酷暑使人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如大量出汗,使水、盐代谢失调,胃液分泌减少;夏季食欲不振,使人体营养失调,高温出汗时过度饮水后增加了心脏过重负担,提高了神经活动的紧张度,加速了人体新陈代谢,更使体内能量过度消耗,出现“夏亏”。夏夜闷热,使人难以入睡,体倦神乏。总之,盛夏的气候环境使人欠下了一大笔“夏耗生理债”。

    进入秋季后,尤其是中秋时节,金风送爽,丹桂飘香,气温适中,清心爽神,人体生理功能达到全年中最佳水平,进入了一个周期性的休整阶段。秋夜凉爽,常使人舒适入睡,睡眠深沉而香甜,以致清晨醒来后仍感倦怠,甚至白天也想再睡。这就是“秋乏”产生的主要原因。

    生理学认为,“秋乏”是机体补偿“夏耗”生理债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也是机体内外环境获得新的平衡的过渡现象,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如何防治出现“秋乏”症状呢?

    首先,平时加强体育锻炼,从总体上增强体质,以减少暑去寒来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从中秋起进行耐寒秋冻训练,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其次,注意劳逸结合,夜间不宜过度娱乐,早些休息,以减轻白天的秋乏症状。再次,也是最重要的,即加强饮食营养的调理,适当“秋补”。

    人体有“冬胖、夏瘦”的规律,秋天正是由瘦向胖转折的阶段,为弥补夏日过度消耗,偿还“夏耗生理债”,应适当进行“秋补”。秋补的原则是:以平补、清补、食补为宜,对特殊人群则行“药补”。

    对大多数人可选用“平补”之品,即用“补而不峻、不燥不腻”之品,如莲心、山药、百合、扁豆和红枣等消食理气食品,最好制成药粥,以帮助调整胃肠功能,增强机体的消化吸收能力,为“冬藏”奠定生理基础。

    针对“秋燥”的气候特点,应多食些养阴清燥、润肺生津之品,如梨、莲藕、荸荠、百合、菱角以及多种秋季新鲜果蔬。有条件者可适当进食较高档的“药食兼用”的性能平缓的补品,如桂圆、银耳、胡桃肉和鸽肉等,以弥补漫长的“苦夏”时胃口不佳而致的营养不佳状况,且有调补脾胃、养血补气之功效。药粥为秋补常用之法,尤其适用于老年体弱者。

    (无锡市人民医院 主任药师 陆基宗),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四季保健 > 秋季 > 秋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