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食养生》 > 2014年第5期
编号:12812673
帕金森病用药别陷入两个误区
http://www.100md.com 2014年5月1日 医食养生 2014年第5期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元变性疾病,老年人多发。大多数帕金森病患者以药物治疗为主,但不少患者对帕金森病用药存在认识误区。

    害怕症状波动而拒绝用药

    有些帕金森病患者认为“是药三分毒”,早期不愿接受治疗。有些帕金森病患者服药后会出现症状波动:药物发生作用时运动功能改善,甚至恢复到正常人的功能状态;药效过后,又出现帕金森病症状,例如不能行走。同时,由于药效维持时间越来越短,每次用药后期出现帕金森病症状恶化(剂末现象),这让他们陷入了“用药还是不用药”的两难境地。

    事实上,患者一旦被诊断患有帕金森病后,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发现症状越早,治疗越早,效果越好。临床证实,发病后1~3年内开始用药的患者,在自理能力、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发病后4~6年才开始用药治疗的患者。

    从不调整用药剂量和类型

    有一些患者服用抗帕金森病药后,很少复诊,或多年服用同种、同剂量的药物。实际上,帕金森病是慢性进展性疾病,随着疾病的进展,它的症状会逐渐加重,还可能伴发其他疾病。因此,医生在制订药物治疗方案时,一方面会依据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另一方面会衡量治疗对伴发疾病的影响,避免治疗方案对伴发病症的不良影响。例如,对于伴有高血压病、心动过速与心绞痛的患者,医生通常会避免应用司来吉兰;对于伴有肌无力的患者,医生大多会避免应用苯海索(安坦);对于伴有抑郁症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应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等。

    因此,帕金森病患者应多与医生沟通,及时调整用药。否则,不仅不能有效控制病情,还可能引发其他问题。, http://www.100md.com(李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