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07年第3期
编号:11431067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治疗策略(2)
http://www.100md.com 2007年6月1日 孙衍鲲 田 野
第1页

    参见附件(469KB,3页)。

     DNA间、DNA链问及DNA与蛋白间的交叉连接。在这些损伤中,碱基损伤和链的断裂最为常见。目前已经鉴定出多种DNA碱基损伤,包括82羟基氧化鸟嘌呤、82羟基氧化腺嘌呤、乙二醇胸腺嘧啶、乙二醇胸苷、AP位点等等。其他常见的氧化碱基损伤还包括52羟基22p2脱氧胸腺嘧啶(520HC)和52羟基脱氧胸腺嘧啶(520JU)等。Lan等[9]在脑缺血后数分钟内检测到DNA单链断裂和82羟基氧化鸟嘌呤的表达。

    因为自由基及自由基介导的自由基连锁反应在脑缺血再灌注中的损害作用,故抗自由基治疗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焦点。在离体细胞培养实验和活体脑缺血实验中,抗氧化治疗显示出明显的保护神经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如脂质连接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或NOS抑制剂可缩小脑梗死体积,而且此保护作用还可见于SOD1过度表达的或NOS剔除的转基因鼠。Huang等[10]通过研究大鼠MCAO模型得出SOD1过度表达可以削弱NF2JB的活性,防止有害基因(如c2myc)引发的瀑布样改变。但是Fujimura等用大鼠永久性脑梗死模型进行研究,发现SOD1并不影响脑水肿和脑梗死体积,SOD1可能通过减少线粒体Cyt2C的释放宋防止细胞凋亡的产生,这其中的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也有研究表明,骨形态生成蛋白26(BMP26)可以通过削弱脑缺血再灌注中由H2O2导致LDH的活性,减少缺血导致的caspase23免疫反应及caspase23酶活性,减少脑缺血皮质中的TUNEL染色凋亡细胞数量。

    3 炎症损伤

    近年来,研究表明脑缺血再灌注后继发性神经损伤与炎症机制有密切关系,在此过程中内皮细胞的损伤,白细胞的浸润是造成神经元损害的重要原因。周围血中白细胞向缺血区迁移的主要原因在于血管内皮细胞及白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的表达[1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69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