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神经元病的中西医诊治进展(2)
力下降速度减慢。
4.1.3 拉莫三嗪 能抑制GIu和Asp的释放,从小剂量25mg/d开始,逐步加量至100mg/d,大组临床试验表明可暂时改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
4.2 神经营养因。能延长培养的运动神经元的存活时间,减少细胞的程序性死亡,经多次动物模型证实能延缓MND的进展。
4.2.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 1996年在北美进行了重组人类IGF—I(rhIGF—1)治疗ALS的临床研究,给ALS患者皮下注射rhIGF—I每日0.05mg~0.1mg/kg,连续9个月,患者恶化程度显著低于安慰剂组,呈现量效关系,且患者生活质量降低速度也有所减慢。
4.2.2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 动物实验证实能延缓病情进展,增加肌力,但体内生物利用度低,半衰期短,国外有学者将人CNTF基因转染到鼠肾细胞,经微囊包裹后,再给ALS患者鞘内注射,此后17周内,患者脑脊液中一直有较高水平的CNTF表达。
, 百拇医药
4.2.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在一项临床试验中,给283位ALS患者皮下注射重组甲二磺酰人类BDNF每日10~300/μg,连续6个月,发现治疗组患者肺功能及行走速度下降慢于安慰剂组,中等剂量组的疗效优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
4.2.4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 能促进体内外各发育阶段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目前正进行治疗ALS的临床试验。
4.3 抗氧化剂大剂量的β-胡萝卜素、维生素E等以及神经细胞和肌肉营养剂如ATP、胞二磷胆碱、肌苷等,可能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4.4 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200mg静滴,隔日或每周2次,总量3~4g为1疗程,对部分患者有效。
4.5 骨髓干细胞移植龚氏、卢氏等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本病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
, 百拇医药
4.6 基因治疗法国科学家利用基因技术,使患有该病的实验鼠平均寿命提高50%,运动神经元轴突丧失减少,运动功能改善。
4.7 一般治疗 由于本病缺乏特效治疗,一般对症支持处理显得尤为重要。要保证患者有足够营养,有吞咽困难者,可考虑鼻饲饮食。加强护理,预防褥疮及肺部感染。出现呼吸困难时,及时进行人工辅助呼吸,必要时施行气管切开,以延长患者生命。
5、中医辨证治疗
由于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治疗上缺乏特效药物和方法,目前临床上对本病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即在西医对症支持处理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在改善症状及延缓病情进展方面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本病在中医里属“痿病”范畴,是因脏气内伤引起肢体失养、痿软不能随意任用的一种疾病,但部份临床症状也可归为“痉病”、“失语”等范畴。目前对本病主要按以下6种证型进行辨证治疗:肺热津伤:肢软无力,肌肉萎缩,口干,皮肤干燥无泽,尿赤,舌红苔黄,脉细数。治以清热润燥生津,方以清燥汤加减;湿热浸淫:四肢痿软,身体困重,胸脘痞闷,舌红苔黄腻,脉细数而濡。治以清热燥湿,通利筋脉,方以加味二妙散加减;肝肾阴虚:肢体麻木痿软,腰酸,头昏,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治以滋补肝肾,填精益髓,方以虎潜丸加减;脾胃气虚:肢软,纳少便溏,气短,腹胀,面色不华,舌淡胖苔薄,脉细。治以健脾益气,方以参苓白术散加减;脾肾阳虚:畏寒肢冷,肌痿乏力,腹胀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治以温肾健脾,方以右归丸加减;瘀阻脉络:肢麻痿软,青筋现露,或有疼痛,舌黯有瘀点,脉涩。治以益气养营,活血化瘀,方以圣愈汤加减。
, 百拇医药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上述中药可促进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具有抗老化及抗自由基作用,因此有利于神经组织的修复,减轻有害物质对神经元的损伤。
除以上主要围绕肺、脾、肝、肾进行辨证论治外,另有学者着重强调了对本病的经络辨证治疗。如吴氏、陈氏等强调从奇经论治本病,认为本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督脉虚损,奇阳虚乏,脊髓与脑皆失温养而发为本病,在此基础上,创立扶元起痿、养荣生肌的治疗大法,研制出“肌萎灵胶囊及其系列制剂”,治疗本病取得一定疗效。而谢氏则强调络病是本病缠绵难愈的主要机制,以络脉阻滞为其特征,故治疗时应强调通络化瘀。另有一些学者也对本病的中医诊疗进行了积极探索,结合自己的诊疗经验,创立运用一些专方对本病进行治疗,如刘氏的健脾补肾熄风方,苏氏的益气强肌汤,霍氏益髓汤、蔺氏的愈痿汤,陆氏的止痿汤,李氏的补肝强肌汤合用复肌宁片等,在改善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及延缓病情进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近期疗效。
另外,针灸、穴位注射、推拿按摩及理疗等,对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一定作用,但经过严格设计的有关文献报道还不太多见。
6、小结
总之,近年来在本病的中医诊治方面虽然有一些进展,但仍存在着样本量小、中医病名不统一、缺乏统一的诊断及疗效判断标准等不足,部份研究报告未能遵循随机对照的原则,缺乏可比性。今后应遵循循证医学原理,尽可能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制定统一的诊断及疗效判断标准,使中医对本病的诊疗和科研更加规范和系统化。
[ 上 页 ], 百拇医药(秦 华)
4.1.3 拉莫三嗪 能抑制GIu和Asp的释放,从小剂量25mg/d开始,逐步加量至100mg/d,大组临床试验表明可暂时改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
4.2 神经营养因。能延长培养的运动神经元的存活时间,减少细胞的程序性死亡,经多次动物模型证实能延缓MND的进展。
4.2.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 1996年在北美进行了重组人类IGF—I(rhIGF—1)治疗ALS的临床研究,给ALS患者皮下注射rhIGF—I每日0.05mg~0.1mg/kg,连续9个月,患者恶化程度显著低于安慰剂组,呈现量效关系,且患者生活质量降低速度也有所减慢。
4.2.2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 动物实验证实能延缓病情进展,增加肌力,但体内生物利用度低,半衰期短,国外有学者将人CNTF基因转染到鼠肾细胞,经微囊包裹后,再给ALS患者鞘内注射,此后17周内,患者脑脊液中一直有较高水平的CNTF表达。
, 百拇医药
4.2.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在一项临床试验中,给283位ALS患者皮下注射重组甲二磺酰人类BDNF每日10~300/μg,连续6个月,发现治疗组患者肺功能及行走速度下降慢于安慰剂组,中等剂量组的疗效优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
4.2.4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 能促进体内外各发育阶段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目前正进行治疗ALS的临床试验。
4.3 抗氧化剂大剂量的β-胡萝卜素、维生素E等以及神经细胞和肌肉营养剂如ATP、胞二磷胆碱、肌苷等,可能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4.4 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200mg静滴,隔日或每周2次,总量3~4g为1疗程,对部分患者有效。
4.5 骨髓干细胞移植龚氏、卢氏等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本病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
, 百拇医药
4.6 基因治疗法国科学家利用基因技术,使患有该病的实验鼠平均寿命提高50%,运动神经元轴突丧失减少,运动功能改善。
4.7 一般治疗 由于本病缺乏特效治疗,一般对症支持处理显得尤为重要。要保证患者有足够营养,有吞咽困难者,可考虑鼻饲饮食。加强护理,预防褥疮及肺部感染。出现呼吸困难时,及时进行人工辅助呼吸,必要时施行气管切开,以延长患者生命。
5、中医辨证治疗
由于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治疗上缺乏特效药物和方法,目前临床上对本病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即在西医对症支持处理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在改善症状及延缓病情进展方面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本病在中医里属“痿病”范畴,是因脏气内伤引起肢体失养、痿软不能随意任用的一种疾病,但部份临床症状也可归为“痉病”、“失语”等范畴。目前对本病主要按以下6种证型进行辨证治疗:肺热津伤:肢软无力,肌肉萎缩,口干,皮肤干燥无泽,尿赤,舌红苔黄,脉细数。治以清热润燥生津,方以清燥汤加减;湿热浸淫:四肢痿软,身体困重,胸脘痞闷,舌红苔黄腻,脉细数而濡。治以清热燥湿,通利筋脉,方以加味二妙散加减;肝肾阴虚:肢体麻木痿软,腰酸,头昏,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治以滋补肝肾,填精益髓,方以虎潜丸加减;脾胃气虚:肢软,纳少便溏,气短,腹胀,面色不华,舌淡胖苔薄,脉细。治以健脾益气,方以参苓白术散加减;脾肾阳虚:畏寒肢冷,肌痿乏力,腹胀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治以温肾健脾,方以右归丸加减;瘀阻脉络:肢麻痿软,青筋现露,或有疼痛,舌黯有瘀点,脉涩。治以益气养营,活血化瘀,方以圣愈汤加减。
, 百拇医药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上述中药可促进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具有抗老化及抗自由基作用,因此有利于神经组织的修复,减轻有害物质对神经元的损伤。
除以上主要围绕肺、脾、肝、肾进行辨证论治外,另有学者着重强调了对本病的经络辨证治疗。如吴氏、陈氏等强调从奇经论治本病,认为本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督脉虚损,奇阳虚乏,脊髓与脑皆失温养而发为本病,在此基础上,创立扶元起痿、养荣生肌的治疗大法,研制出“肌萎灵胶囊及其系列制剂”,治疗本病取得一定疗效。而谢氏则强调络病是本病缠绵难愈的主要机制,以络脉阻滞为其特征,故治疗时应强调通络化瘀。另有一些学者也对本病的中医诊疗进行了积极探索,结合自己的诊疗经验,创立运用一些专方对本病进行治疗,如刘氏的健脾补肾熄风方,苏氏的益气强肌汤,霍氏益髓汤、蔺氏的愈痿汤,陆氏的止痿汤,李氏的补肝强肌汤合用复肌宁片等,在改善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及延缓病情进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近期疗效。
另外,针灸、穴位注射、推拿按摩及理疗等,对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一定作用,但经过严格设计的有关文献报道还不太多见。
6、小结
总之,近年来在本病的中医诊治方面虽然有一些进展,但仍存在着样本量小、中医病名不统一、缺乏统一的诊断及疗效判断标准等不足,部份研究报告未能遵循随机对照的原则,缺乏可比性。今后应遵循循证医学原理,尽可能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制定统一的诊断及疗效判断标准,使中医对本病的诊疗和科研更加规范和系统化。
[ 上 页 ], 百拇医药(秦 华)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脊髓病 > 运动神经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