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08年第3期
编号:11585050
黄芪活血功效刍议(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3月1日 《云南中医药杂志》 2008年第3期
     效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凝集,扩张血管,降低血黏稠度,提高红细胞膜的流动性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降低过氧化脂质含量,减轻自由基造成的损伤。

    2.2.3 抗血栓形成 王巧云等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大鼠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发现用黄芪注射液可降低血液粘稠度、凝固性,具有显著抗血栓形成作用,能使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提高机体纤溶性,增加纤溶酶活性,亦能延长APTT、PT、TT而影响凝血过程,产生抗凝作用,松驰平滑肌,扩张冠状血管,降低血液循环阻力,改善血液循环,尤其是微循环,达到心功能改善。

    2.2.4 降低血脂 吴勇等实验发现,黄芪多糖用于治疗抗动脉粥样硬化后,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MDA和ET有明显降低,并升高NO、SOD及总抗氧化活力。光镜检查可见,动脉内膜表面基本光滑,内此细胞形态基本完好,未见泡沫细胞。

    2.2.5 改善动脉硬化 徐品初等妇通过研究黄芪对老年大鼠主动脉和肺内胶元含量的影响,认为黄芪扩张血管的作用与胆碱能系统和组胺的释放肾上腺素α、β受体无关,黄芪水提物能通过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诱导一氧化氮(NO)合成酶(NOS)的产生,而促进NO的生成,介导血管的扩张,抑制VSMC的增殖,抑制老年大鼠主动脉中胶原含量的升高,对调节血压、抑制动脉硬化等有积极作用。

    2.3 消炎作用 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炎症反应的激活可能是导致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冠状动脉内脂斑破裂、血栓形成被认为是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包括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发病机制。缺血缺氧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并释放出一系列炎症介质。杨沁等研究发现黄芪总皂苷能减轻组胺造成的血管内皮单层通透性增加,可显著减少炎症时渗出液量、中性白细胞游出数、蛋白质含量,降低渗出液中白细胞介素-8和NO含量。黄芪总皂苷的抗炎作用机理与其降低血管通透性,以及对于血细胞、白细胞介素-8和NO等炎症介质的作用,抑制氧自由基生成有关。

    3 结语

    现代中药学提出功效专项,是现代中药学的显著特征,是中药学发展的表现。然而,由于全面认识药物的曲折性,许多药物功效认识的缺如便不可避免。黄芪作为补气的良药,历来备受重视,但也正因为对其补气作用的极度重视,让人们对其功效的认识停滞不前。黄芪活血之功,历来并不缺乏记载,活血作为其功效绝不仅仅局限于“补气以行血”。通过现代科学研究手段,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所以笔者认为,黄芪除“补气行血”之外,可以直接作用于血液循环系统,具有良好的活血之效,活血应当作为黄芪的独立功效予以补充,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百拇医药(韩 娟 刘宏艳)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