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中药治疗乳癖21例
关键词:乳癖;针刺;内服;中药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9)06-0051-01
乳癖是由于情志忧郁、冲任失调、痰瘀凝结而成。常见于中青年妇女,偶会出现于男性,其临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乳房出现大小不等,形态不一,边界不清,推之可动,有压痛或胀痛的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往往在月经前疼痛加重,肿块增大、变硬,月经来潮后肿块缩小,症状减轻或消失,并可随情志的变化而加重或减轻。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乳腺小叶增生,乳房纤维瘤等病。由于现在社会压力增大,患此病的人越来越多,笔者采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本病21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 http://www.100md.com
1.1 一般资料 21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最小17岁,最大49岁;病程最长的15年,最短的2个月。
1.2 诊断依据 经乳腺红外线热图像扫描提示乳腺增生性疾病。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治疗取穴:乳根、期门、人迎、膻中、足三里、太冲、阿是穴。操作:选用30×75mm的不锈钢毫针,所选穴位进行常规皮肤消毒。诸穴均用泻法,乳根、膻中、期门均可向乳房肿块方向斜刺或平刺,不能直刺、深刺,以免伤及内脏,针刺人迎时应避开颈动脉,不宜针刺过深。针刺得气后留针20min,中间行针1次,以加强针感。每天1次,30次为1个疗程。
2.2 中药治疗 采用自拟消癖方治疗,处方:当归、王不留行、三棱、莪术、鹿角胶、柴胡、香附、郁金、浙贝母、巴戟天、荔枝核、玄参各15g,甲珠、全蝎各lOg,将上药加水1000mL浸泡20min,煎煮30min,倒出药液,再加开水1000mL煎煮30min,将2次药液合并混匀,分早中晚3次服用,每天1剂,30天为1个疗程,以上治疗3个疗程统计疗效。
, 百拇医药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1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结果如下:痊愈:乳房内肿块及疼痛消失;好转:乳房内肿块缩小,乳痛减轻或消失;无效:乳房肿块及疼痛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痊愈13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5%。
4 典型病例
罗某,女,33岁,教师。左侧乳房肿块疼痛2年,渐增大3月余。患者于2年前发现左侧乳房外上方有约2.5cm×1.5cm大的肿块,无压痛,与皮肤无粘连,可推动。红外线热像仪检查为乳腺囊性增生。近3个月来,由于工作压力增大,生活无规律,在右侧乳房也可摸到一个约1cm×1cm大的肿块,感到乳房肿块处疼痛,伴有胸闷胁胀,失眠多梦,心烦口苦,苔黄,脉弦滑。诊断:乳癖。治法:疏肝理气,化痰散结。取穴:乳根(双侧)、膻中、期门(双侧)、太冲(双侧)、阿是穴。配中药消癖方加山慈菇10g,重楼10g。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随访1个月无不适感,已痊愈。
, http://www.100md.com
5 体会
乳癖是以乳房有形状大小不一的肿块、疼痛,与月经周期相关为主要表现的乳腺组织的良性增生性疾病。《疡科心得集·辨乳癖乳痰乳岩论》云:“有乳中结核,形如丸卵,不疼痛,不发寒热,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长,此名乳癖。”好发于中青年妇女,约占全部乳腺疾病的75%,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乳房疾病。本病有一定的癌变危险。多由于情志不遂,或受到精神刺激,导致肝气郁结,气机阻滞,思虑伤脾,脾失健运,痰浊内生,肝郁痰凝,气血瘀滞,阻限乳络而发;宋代《圣济总录》:“以冲任二经,上为乳汁,下为月水。”冲任两脉属肝肾,久病、多产、小产、房室不节等损伤肝肾,导致冲任失调,上则乳房痰浊凝结而发病,下则经水逆乱。患者常感乳房胀痛,在月经前3~4天更甚,经后痛减或消失。本病病程较长,常达数年,肿块的生长和发展多为间歇性,常在经前加剧,也可出现一段较长时间的缓解。在经络学中,乳房主要由肝胃两经所司,乳根、人迎、足三里可疏通胃经气机,为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此外,胃经结于人迎,另据气街理论,胸气有街,其腧前在于人迎,故人迎穴对本病尤为有效。膻中穴为八会穴中气之所会,足厥阴肝经络于膻中,期门为肝之募穴,两穴均邻近乳房,故用之既可疏肝理气,与乳根穴同用,又可直接通乳络消痰块。使气调则津行,津行则痰化,痰化则块消。在自拟消癖方中:当归补血调经,王不留行、三棱、莪术活血化瘀,柴胡、香附、郁金、荔枝核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全蝎、浙贝、玄参、甲珠软坚散结止痛;鹿角胶、巴戟调冲任,全方共奏疏肝解郁、行气散结止痛之效。
本病防重于治·保持心情舒畅,及时治疗月经不调,针刺配合中药在治疗此病中效果显著,取得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百拇医药(唐柱香)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9)06-0051-01
乳癖是由于情志忧郁、冲任失调、痰瘀凝结而成。常见于中青年妇女,偶会出现于男性,其临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乳房出现大小不等,形态不一,边界不清,推之可动,有压痛或胀痛的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往往在月经前疼痛加重,肿块增大、变硬,月经来潮后肿块缩小,症状减轻或消失,并可随情志的变化而加重或减轻。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乳腺小叶增生,乳房纤维瘤等病。由于现在社会压力增大,患此病的人越来越多,笔者采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本病21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 http://www.100md.com
1.1 一般资料 21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最小17岁,最大49岁;病程最长的15年,最短的2个月。
1.2 诊断依据 经乳腺红外线热图像扫描提示乳腺增生性疾病。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治疗取穴:乳根、期门、人迎、膻中、足三里、太冲、阿是穴。操作:选用30×75mm的不锈钢毫针,所选穴位进行常规皮肤消毒。诸穴均用泻法,乳根、膻中、期门均可向乳房肿块方向斜刺或平刺,不能直刺、深刺,以免伤及内脏,针刺人迎时应避开颈动脉,不宜针刺过深。针刺得气后留针20min,中间行针1次,以加强针感。每天1次,30次为1个疗程。
2.2 中药治疗 采用自拟消癖方治疗,处方:当归、王不留行、三棱、莪术、鹿角胶、柴胡、香附、郁金、浙贝母、巴戟天、荔枝核、玄参各15g,甲珠、全蝎各lOg,将上药加水1000mL浸泡20min,煎煮30min,倒出药液,再加开水1000mL煎煮30min,将2次药液合并混匀,分早中晚3次服用,每天1剂,30天为1个疗程,以上治疗3个疗程统计疗效。
, 百拇医药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1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结果如下:痊愈:乳房内肿块及疼痛消失;好转:乳房内肿块缩小,乳痛减轻或消失;无效:乳房肿块及疼痛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痊愈13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5%。
4 典型病例
罗某,女,33岁,教师。左侧乳房肿块疼痛2年,渐增大3月余。患者于2年前发现左侧乳房外上方有约2.5cm×1.5cm大的肿块,无压痛,与皮肤无粘连,可推动。红外线热像仪检查为乳腺囊性增生。近3个月来,由于工作压力增大,生活无规律,在右侧乳房也可摸到一个约1cm×1cm大的肿块,感到乳房肿块处疼痛,伴有胸闷胁胀,失眠多梦,心烦口苦,苔黄,脉弦滑。诊断:乳癖。治法:疏肝理气,化痰散结。取穴:乳根(双侧)、膻中、期门(双侧)、太冲(双侧)、阿是穴。配中药消癖方加山慈菇10g,重楼10g。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随访1个月无不适感,已痊愈。
, http://www.100md.com
5 体会
乳癖是以乳房有形状大小不一的肿块、疼痛,与月经周期相关为主要表现的乳腺组织的良性增生性疾病。《疡科心得集·辨乳癖乳痰乳岩论》云:“有乳中结核,形如丸卵,不疼痛,不发寒热,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长,此名乳癖。”好发于中青年妇女,约占全部乳腺疾病的75%,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乳房疾病。本病有一定的癌变危险。多由于情志不遂,或受到精神刺激,导致肝气郁结,气机阻滞,思虑伤脾,脾失健运,痰浊内生,肝郁痰凝,气血瘀滞,阻限乳络而发;宋代《圣济总录》:“以冲任二经,上为乳汁,下为月水。”冲任两脉属肝肾,久病、多产、小产、房室不节等损伤肝肾,导致冲任失调,上则乳房痰浊凝结而发病,下则经水逆乱。患者常感乳房胀痛,在月经前3~4天更甚,经后痛减或消失。本病病程较长,常达数年,肿块的生长和发展多为间歇性,常在经前加剧,也可出现一段较长时间的缓解。在经络学中,乳房主要由肝胃两经所司,乳根、人迎、足三里可疏通胃经气机,为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此外,胃经结于人迎,另据气街理论,胸气有街,其腧前在于人迎,故人迎穴对本病尤为有效。膻中穴为八会穴中气之所会,足厥阴肝经络于膻中,期门为肝之募穴,两穴均邻近乳房,故用之既可疏肝理气,与乳根穴同用,又可直接通乳络消痰块。使气调则津行,津行则痰化,痰化则块消。在自拟消癖方中:当归补血调经,王不留行、三棱、莪术活血化瘀,柴胡、香附、郁金、荔枝核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全蝎、浙贝、玄参、甲珠软坚散结止痛;鹿角胶、巴戟调冲任,全方共奏疏肝解郁、行气散结止痛之效。
本病防重于治·保持心情舒畅,及时治疗月经不调,针刺配合中药在治疗此病中效果显著,取得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百拇医药(唐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