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10年第3期
编号:11895000
中医局部望诊程序规范化研究存在问题及思考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1日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0年第3期
     摘 要:本文对近年来中医局部望诊程序规范化研究现状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研究发现。目前中医局部望诊程序规范化研究中存在着诸如阐释术语不规范,局部望诊內容中的望诊方法、操作规范缺失等不少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思考及今后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中医;局部望诊;程序;规范

    中图分类号:R2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03—0007—03

    中医局部望诊程序规范化是中医证侯规范化、中医标准化的前提和基础,是中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纵观历代医家对局部望诊程序的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单一到系统、从经验积累到理论升华、从无序到有序的逐渐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相应的问题,不得不引起医者的思考,现就首先分析其研究现状。

    1 中医局部望诊程序规范化研究现状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教材至今已出版使用至第7版,其中的局部望诊内容从4版教材中的“望头颈五官九窍”、“望皮肤”、“望络脉”、“望排泄物与分泌物”、“望舌”,发展为新世纪(第2版)的望头面(头形、头发、囟门、面部)、望五官(目、耳、鼻、口唇、齿与龈、咽喉)、望躯体(颈项、胸胁、腹部、腰背)、望四肢(肩、臂、肘、腕、掌、指、股、膝、胫、蹠、趾)、望二阴(前阴、后阴)及望皮肤等,经过多年与时俱进的补充更新,其内容不断细化,系统与规范,大多数局部望诊内容都具备诊察表现、临床意义、部分有概念描述。近年我国陆续出版的中医诊断学专著《实用中医诊断学》、《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等;科技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拟定的《中医药名词审定原则及方法》,颁发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制定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等中医病证诊疗评定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03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