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治疗内科杂症的体会
关键词:附子;内科杂症;疗效
中图分类号:R28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06-0038-02
附子的应用早在东汉时期《神农本草经》就有记载,“附子辛温有大毒,主治风寒咳逆邪气,寒湿踒躃,拘挛膝痛,不能行步,破症坚积聚,血瘕金疮。”经过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完善,附子在中药学中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药物,特别是在云南,名医吴佩衡被称之为“吴附子”。吴老把附子做为中药十大“主帅”之首,治疗各种疑难顽证药到病除,为应用附子治疗多种疾病开创了先河。笔者在20多年临床诊疗中,学习前辈经验,应用附子治疗内科杂症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证治疗
1,1 心悸证(心阳虚弱) 临床常见心悸动则尤甚,胸闷气短,畏寒肢冷,头晕,面色苍白。舌淡胖,苔白,脉沉细迟或结代。临床常见中老年人以缺血性心脏病引起的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自拟附子仙灵汤方治疗,组成如下:附子30g(先煎2h),干姜15g,仙灵脾15g,黄芪30g,紫丹参30g,太子参30g,郁金10g,茯苓30g,酸枣仁15g,桂枝10g,当归15g,炙甘草20g,神曲10g。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不同进行相应的加减治疗。方中附子、干姜配黄芪、太子参大补元气,黄芪、桂枝、炙甘草温阳化气,振奋心阳,仙灵脾补肾阳温脾阳与诸药合用共奏温振心阳之功。用药后心率从60次/min以下平稳上升到68次/min左右,临床治疗22例,显效18例、有效3例,无效1例。
, http://www.100md.com
1,2 绝经前后诸证(肾阳亏虚) 临床以月经紊乱、延期或闭阻不行,经行则量多、色淡质清或淋漓不止,神萎肢冷,面色晦暗、头晕目眩,舌淡苔薄,脉沉细无力者多见。自拟附子女真子汤治疗,方药:附子30g(先煎2h)肉桂10g,女贞子15g,菟丝子30g,枸杞子15g,黄芪30g,紫丹参30g,郁金10g,当归15g,红花10g,熟地30g,仙茅10g,仙灵脾10g,补骨脂15g,炙甘草20g,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不同进行相应的加减治疗。本病因肾阳虚衰,命门火不足致病,因此在本方中以附子、肉桂温肾阳,益命火;女真子能补养肝肾之阴,为阳中阴药;黄芪、紫丹参、当归益气活血调经;郁金为血中气药,疏肝理气;菟丝子、熟地、枸杞子滋养肝肾;仙矛、仙灵脾、补骨脂加强温肾助阳作用,诸药合用达温肾扶阳目的。临床治疗16例,显效15例、有效1例,无效0例。
1,3 痹证 (肾虚髓亏、肾阳亏虚)临床常见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腰腿不利。伴头晕,耳鸣,耳聋,目眩。舌苔薄白,脉细。临床常见中老年人颈、腰椎病、骨质疏松等疾病,自拟附子杜仲汤治疗,方药:附子30g(先煎2h),干姜15g,杜仲15g。山药30g,菟丝子30g,枸杞子15g,黄芪30g,骨碎补10g,苏木15g,当归15g,红花10g,熟地30g,伸筋草15g,丝瓜络10g,路路通10g,甘草5g,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不同进行相应的加减治疗,方中附子、干姜补肾阳除寒湿,以杜仲、骨碎补温补肝肾、强壮筋骨,苏木、当归、红花共起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作用,伸筋草、丝瓜络、路路通活络通经以宣痹而痹痛诸症自愈。临床治疗骨痹46例,显效35例、有效11例。
, 百拇医药
1,4 水肿(阳虚水泛) 全身高度浮肿,腹大胸满,卧则喘促。畏寒神倦,面色萎黄或苍白,纳少,尿短少。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脉沉细或脉结代。临床常见各种心脏病导致的心衰水肿及难治性肾病引起的水肿,自拟附子二苓汤治疗,方药:附子30g(先煎2h),猪苓15g,茯苓30g,泽泻15g,肉桂10g,白术15g,牛膝15g,益母草30g,桃仁15g,山药30g,当归15g,红花10g,路路通10g,甘草5g,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不同进行相应的加减治疗。本方中附子温阳化气,猪苓、茯苓、山药、白术健脾利水。牛膝、桃仁、当归、红花、益母草活血通络利水,诸药合用共奏温阳健脾、化气行水作用。临床治疗25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2例。
1,5 泻泄(肾阳亏虚) 晨起泄泻,大便夹有不消化食物,脐腹冷痛,喜暖,形寒肢冷。舌淡胖,苔白,脉沉细。临床常见于慢性肠炎、慢性结肠炎久治不愈的患者。自拟附子补骨脂汤治疗,方药:附子30g(先煎2h),干姜15g,补骨脂15g,山药30g,党参20g,黄芪50g,肉豆蔻15g。白术15g,五味子15g,薏苡仁30g,炙甘草10g,砂仁5g,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不同进行相应的加减治疗。方中附子温肾阳暖脾土,补骨脂有补。肾助阳温脾止泻之功。与党参、山药、白术等同用益气温脾,共治阳虚久泻常获良效。临床治疗35例,显效22例,有效13例。
, 百拇医药
2 体会
附子为中药温里药之要药,其功用有:回阳救逆,温朴脾肾,散寒止痛。大辛大热,温阳逐寒。其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脾、肾经。《本草纲目》记载,附子“治三阴伤寒,阴毒寒疝,中寒中风,痰厥气厥,柔窒癫痫,小儿慢惊,风湿麻痹。肿满脚气,头风,肾厥头痛,暴泻脱阳,久痢脾泄,寒疟瘴气,久病呕哕,反胃噎嗝,痈疽不敛,久漏冷疮。”从中可见其治疗范围之广,附子药性刚燥,走而不守,能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健运,下补肾阳以益火,因其治疗作用确切,经方中以附子为主药的方剂仅四逆辈就有10余个,其它就不胜枚举。其用量现代中药学为3~15g,在《伤寒论》中记有附子1枚或2枚,合现代计量20~50g,云南名医吴佩衡医案中附子用量均超过30g,用药后疗效好并且无毒性反应。一般要求先煎、煮透避免乌头碱中毒。笔者多年应用30~60g先煎、煮透也从未发生中毒事故。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附子含乌头碱、次乌头碱等多种生物碱,经过炮制、加热鸟头碱被分解,毒性就减弱或消除,附子能兴奋迷走神经中枢,有强心作用;并具有明显兴奋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提高肾上腺皮质的功能。由于附子的临床应用广泛,目前各种附子的针剂、口服剂也相继产生,如参附注射液、附片口服液等,虽然方便用药,在临床上仍需中医辨证治疗方有效,反之则达不到治疗目的。正如吴老说的,“若医而遇附子之证,何从治之?于临证时,应分清虚实寒热,当用则用,有是病用是药,定能指下生春,活人无量,切勿以人命为儿戏也。”, 百拇医药(杜 明)
中图分类号:R28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06-0038-02
附子的应用早在东汉时期《神农本草经》就有记载,“附子辛温有大毒,主治风寒咳逆邪气,寒湿踒躃,拘挛膝痛,不能行步,破症坚积聚,血瘕金疮。”经过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完善,附子在中药学中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药物,特别是在云南,名医吴佩衡被称之为“吴附子”。吴老把附子做为中药十大“主帅”之首,治疗各种疑难顽证药到病除,为应用附子治疗多种疾病开创了先河。笔者在20多年临床诊疗中,学习前辈经验,应用附子治疗内科杂症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证治疗
1,1 心悸证(心阳虚弱) 临床常见心悸动则尤甚,胸闷气短,畏寒肢冷,头晕,面色苍白。舌淡胖,苔白,脉沉细迟或结代。临床常见中老年人以缺血性心脏病引起的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自拟附子仙灵汤方治疗,组成如下:附子30g(先煎2h),干姜15g,仙灵脾15g,黄芪30g,紫丹参30g,太子参30g,郁金10g,茯苓30g,酸枣仁15g,桂枝10g,当归15g,炙甘草20g,神曲10g。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不同进行相应的加减治疗。方中附子、干姜配黄芪、太子参大补元气,黄芪、桂枝、炙甘草温阳化气,振奋心阳,仙灵脾补肾阳温脾阳与诸药合用共奏温振心阳之功。用药后心率从60次/min以下平稳上升到68次/min左右,临床治疗22例,显效18例、有效3例,无效1例。
, http://www.100md.com
1,2 绝经前后诸证(肾阳亏虚) 临床以月经紊乱、延期或闭阻不行,经行则量多、色淡质清或淋漓不止,神萎肢冷,面色晦暗、头晕目眩,舌淡苔薄,脉沉细无力者多见。自拟附子女真子汤治疗,方药:附子30g(先煎2h)肉桂10g,女贞子15g,菟丝子30g,枸杞子15g,黄芪30g,紫丹参30g,郁金10g,当归15g,红花10g,熟地30g,仙茅10g,仙灵脾10g,补骨脂15g,炙甘草20g,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不同进行相应的加减治疗。本病因肾阳虚衰,命门火不足致病,因此在本方中以附子、肉桂温肾阳,益命火;女真子能补养肝肾之阴,为阳中阴药;黄芪、紫丹参、当归益气活血调经;郁金为血中气药,疏肝理气;菟丝子、熟地、枸杞子滋养肝肾;仙矛、仙灵脾、补骨脂加强温肾助阳作用,诸药合用达温肾扶阳目的。临床治疗16例,显效15例、有效1例,无效0例。
1,3 痹证 (肾虚髓亏、肾阳亏虚)临床常见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腰腿不利。伴头晕,耳鸣,耳聋,目眩。舌苔薄白,脉细。临床常见中老年人颈、腰椎病、骨质疏松等疾病,自拟附子杜仲汤治疗,方药:附子30g(先煎2h),干姜15g,杜仲15g。山药30g,菟丝子30g,枸杞子15g,黄芪30g,骨碎补10g,苏木15g,当归15g,红花10g,熟地30g,伸筋草15g,丝瓜络10g,路路通10g,甘草5g,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不同进行相应的加减治疗,方中附子、干姜补肾阳除寒湿,以杜仲、骨碎补温补肝肾、强壮筋骨,苏木、当归、红花共起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作用,伸筋草、丝瓜络、路路通活络通经以宣痹而痹痛诸症自愈。临床治疗骨痹46例,显效35例、有效11例。
, 百拇医药
1,4 水肿(阳虚水泛) 全身高度浮肿,腹大胸满,卧则喘促。畏寒神倦,面色萎黄或苍白,纳少,尿短少。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脉沉细或脉结代。临床常见各种心脏病导致的心衰水肿及难治性肾病引起的水肿,自拟附子二苓汤治疗,方药:附子30g(先煎2h),猪苓15g,茯苓30g,泽泻15g,肉桂10g,白术15g,牛膝15g,益母草30g,桃仁15g,山药30g,当归15g,红花10g,路路通10g,甘草5g,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不同进行相应的加减治疗。本方中附子温阳化气,猪苓、茯苓、山药、白术健脾利水。牛膝、桃仁、当归、红花、益母草活血通络利水,诸药合用共奏温阳健脾、化气行水作用。临床治疗25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2例。
1,5 泻泄(肾阳亏虚) 晨起泄泻,大便夹有不消化食物,脐腹冷痛,喜暖,形寒肢冷。舌淡胖,苔白,脉沉细。临床常见于慢性肠炎、慢性结肠炎久治不愈的患者。自拟附子补骨脂汤治疗,方药:附子30g(先煎2h),干姜15g,补骨脂15g,山药30g,党参20g,黄芪50g,肉豆蔻15g。白术15g,五味子15g,薏苡仁30g,炙甘草10g,砂仁5g,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不同进行相应的加减治疗。方中附子温肾阳暖脾土,补骨脂有补。肾助阳温脾止泻之功。与党参、山药、白术等同用益气温脾,共治阳虚久泻常获良效。临床治疗35例,显效22例,有效13例。
, 百拇医药
2 体会
附子为中药温里药之要药,其功用有:回阳救逆,温朴脾肾,散寒止痛。大辛大热,温阳逐寒。其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脾、肾经。《本草纲目》记载,附子“治三阴伤寒,阴毒寒疝,中寒中风,痰厥气厥,柔窒癫痫,小儿慢惊,风湿麻痹。肿满脚气,头风,肾厥头痛,暴泻脱阳,久痢脾泄,寒疟瘴气,久病呕哕,反胃噎嗝,痈疽不敛,久漏冷疮。”从中可见其治疗范围之广,附子药性刚燥,走而不守,能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健运,下补肾阳以益火,因其治疗作用确切,经方中以附子为主药的方剂仅四逆辈就有10余个,其它就不胜枚举。其用量现代中药学为3~15g,在《伤寒论》中记有附子1枚或2枚,合现代计量20~50g,云南名医吴佩衡医案中附子用量均超过30g,用药后疗效好并且无毒性反应。一般要求先煎、煮透避免乌头碱中毒。笔者多年应用30~60g先煎、煮透也从未发生中毒事故。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附子含乌头碱、次乌头碱等多种生物碱,经过炮制、加热鸟头碱被分解,毒性就减弱或消除,附子能兴奋迷走神经中枢,有强心作用;并具有明显兴奋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提高肾上腺皮质的功能。由于附子的临床应用广泛,目前各种附子的针剂、口服剂也相继产生,如参附注射液、附片口服液等,虽然方便用药,在临床上仍需中医辨证治疗方有效,反之则达不到治疗目的。正如吴老说的,“若医而遇附子之证,何从治之?于临证时,应分清虚实寒热,当用则用,有是病用是药,定能指下生春,活人无量,切勿以人命为儿戏也。”, 百拇医药(杜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