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对妇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近况(1)
摘要:妇科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对于改善患者术后的全身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中医对妇科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的病因病机、中医药及针灸等治疗途径来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等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了归纳与总结。
关键词: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2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06-0068-03
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的不断进步和拓展,围手术期Ⅲ逐渐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点。完善围手术期处理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手术操作技巧,而术后恢复是否顺利则成为其关键性所在。其中,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常因手术创伤、麻醉、电解质紊乱等刺激的综合作用,导致胃肠运动功能受到抑制,产生以腹胀腹痛、排气排便困难等一系列胃肠功能障碍。因此改善术后胃肠道功能障碍,是病人康复过程中非常重要而且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机体功能恢复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对促进妇产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中医临床研究受到较多关注,现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中医对腹部术后诸症病因病机研究
腹部手术创伤作为一种较新的现代致病因素,有其自身的病理特点,一方面存在原来基础病变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具有手术创伤、术后解剖位置改变、并发症等。因而中医各家根据前人的经验及结合自己的临床,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又有所侧重,一些医家认为术后中医辨证以实证为主,另外有一些学者认为腹部术后多属虚证,还有部分学者根据术后主要表现的临床症状的不同,辨为不同的证型来论治。此外,尚有一些研究人员根据腹部术后不同时期,分为不同的证型。
认为以实证为主,如王凯等认为术后腹胀痛,病机属于气滞,腑气未通兼淤血败浊蕴结腹中所致。乔尚军等认为,妇科手术属中医金刀、劳损范畴,是在多种原因的情况下,导致先后天二阴亏、元气损,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由于元气亏损,帅血无力,而致血瘀。孟祥兰等认为术后由于气滞、血瘀、热结、寒凝等原因,造成胃肠气机不利,腑气不通,从而出现一系列胃肠道症状。李国进等认为术后早期属于胃肠实热、气滞血瘀,但由于手术破坏了气机的正常运行,使升降功能失调,腑气下行不畅,致胃肠功能障碍,出现排气排便停止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腹胀、便秘,是阳明腑实症的表现。尹兆均等认为腹部术后属实证,辨证为气滞血瘀,病位在腹。因术后气滞血瘀,致瘀血内停,气机阻滞致传化不利,运化失职,糟粕积滞,气血不畅,使肠道麻醉,而出现腹部疼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
, 百拇医药
认为术后多属虚证,周冉认为术后患者正气虚弱,气血亏损,脾失健运,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水湿内阻,气机不畅,而致腹部胀满疼痛。孙海燕等认为术后腹胀是因气虚,脏腑功能不良,腑气不降而致。袁晓梅则认为手术使肠道络脉受伤。经气不畅、辨证为术后正气亏虚,脾失运化。而从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来认识的如韩景贤认为腹部手术后元气大伤,气血两亏,离经之血乃瘀,瘀中滞留,气滞血瘀,阻于脏腑经络之间,使气血流行不畅,致脏腑功能失调,肠道气机不利,气血郁积,上下不通。术后气血两虚,气虚大肠传递无力,血虚津液枯少,不能滋润大肠,而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即“不通则痛”,“气滞则胀”直接影响伤口的愈合。谢露芬等认为手术可创伤人体元气,气虚血行不利导致血脉瘀阻,气机不畅,腑气壅滞,所以剖腹手术后病人常以气虚为本,气滞血瘀,腑气不通,热毒内蕴为标。
综上可知,大多数医家认为腹部术后,胃肠积热、瘀血内阻、腑气不通,以致脾胃升降功能失调;且手术后气血亏虚,运化不利,胃肠传化功能失司,加之术中伤及皮肉筋骨,致血溢脉外,瘀血内停,阻滞气机,导致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症状。可见腹部术后胃肠功能减弱的主要病机是以胃气不降,腑气不通为关键;术后正气亏虚,脾失健运,及气滞血瘀、湿热蕴结均可致中焦气机升降失常。治疗上应结合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方能达到显著效果。
, 百拇医药
2 中医对腹部术后诸症治疗的研究
2,1 内服中药对腹部术后胃肠运动功能促进作用 (1)理气通腑祖国医学认为:“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术后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务必要使机体六腑通畅,故目前大多医者在临床治疗上采用理气通腑法。沈平等运用大承气汤治疗胆道术后患者,于术后1h内应用大承气汤,采用胃管注入及肠管滴人的方法,观察患者肠鸣音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并检测术后1~2h的胃动素(MOT)值,结果显示治疗组的上述指标明显快于生理盐水滴注的对照组,治疗组术后胃动素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叶敦敏等采用理气通腑泻下之加味小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大腹皮、陈皮、丹参、黄芪、败酱草、生甘草)于妇科术后后8~20h开始给患者服用,每日分2次服,连服2d,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周江莉等遵“肠腑之气,以降为顺,以通为用”之原则,自拟川腹汤行气消胀、宽肠通下,组方:厚朴、枳壳、莱菔子、槟榔片、大腹皮、陈皮、木香、乌药、香附。结果:治疗组排气时间较空白对照组明显缩短,体温很快恢复正常,减少了术后吸收热的发生,腹胀腹痛较快缓解,并且未出现任何副作用。齐清会等也研究认为大承气汤冲剂可显著改善术后胃电节律的紊乱,提高移动性运动复合波,减少胃肠逆运动的发生,增加血中胃动素水平,减少口一盲传输时间,促进胃肠功能恢复。(2)行气活血李国进等从活血化瘀通络、行气泻下通腑、清热解毒化湿着手,治疗腹部手术患者100例,自拟防粘汤(桃仁、三七、枳壳、厚朴、大黄、金银花、连翘、生苡仁等),于术后6~12h内予患者服用,日3次,连续使用5d,对腹腔内感染严重或手术时间较长者,使用7d。结果术后肠鸣音及肛门排气时间治疗组明显早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组为3%,对照组为16%。随访3个月以上,治疗组未出现肠粘连,对照组肠粘连发生率为10%。姜秀清等对妇科手术后100例患者采用调脾和胃、行气活血为主的纯中药制剂胃肠舒(枳壳、大黄、甘草组成)于术后6h后口服胃肠舒片,1次3片,每日3次。结果术后口服胃肠舒片患者,胃肠道开始蠕动时间较不服用此药者缩短7h,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可缩短13h。(3)健脾益气孙海燕等采用健脾益气、通下祛瘀之法,予术后6h给药,即除胀排气汤,组方:党参、白术、厚朴、枳实、陈皮、木香等,促进术后排气,总有效率为95%。李坤寅等完成了观察中药制剂运脾饮对妇科腹部术后病人治疗效果的研究,将150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应用运脾饮、对照组应用2.5%的焦糖液治疗,观察术后病人肛门排气时间、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及舌苔等症状改善程度。结果显示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李坤寅等进, 百拇医药(甘 可 孙建华)
关键词: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2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06-0068-03
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的不断进步和拓展,围手术期Ⅲ逐渐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点。完善围手术期处理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手术操作技巧,而术后恢复是否顺利则成为其关键性所在。其中,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常因手术创伤、麻醉、电解质紊乱等刺激的综合作用,导致胃肠运动功能受到抑制,产生以腹胀腹痛、排气排便困难等一系列胃肠功能障碍。因此改善术后胃肠道功能障碍,是病人康复过程中非常重要而且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机体功能恢复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对促进妇产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中医临床研究受到较多关注,现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中医对腹部术后诸症病因病机研究
腹部手术创伤作为一种较新的现代致病因素,有其自身的病理特点,一方面存在原来基础病变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具有手术创伤、术后解剖位置改变、并发症等。因而中医各家根据前人的经验及结合自己的临床,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又有所侧重,一些医家认为术后中医辨证以实证为主,另外有一些学者认为腹部术后多属虚证,还有部分学者根据术后主要表现的临床症状的不同,辨为不同的证型来论治。此外,尚有一些研究人员根据腹部术后不同时期,分为不同的证型。
认为以实证为主,如王凯等认为术后腹胀痛,病机属于气滞,腑气未通兼淤血败浊蕴结腹中所致。乔尚军等认为,妇科手术属中医金刀、劳损范畴,是在多种原因的情况下,导致先后天二阴亏、元气损,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由于元气亏损,帅血无力,而致血瘀。孟祥兰等认为术后由于气滞、血瘀、热结、寒凝等原因,造成胃肠气机不利,腑气不通,从而出现一系列胃肠道症状。李国进等认为术后早期属于胃肠实热、气滞血瘀,但由于手术破坏了气机的正常运行,使升降功能失调,腑气下行不畅,致胃肠功能障碍,出现排气排便停止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腹胀、便秘,是阳明腑实症的表现。尹兆均等认为腹部术后属实证,辨证为气滞血瘀,病位在腹。因术后气滞血瘀,致瘀血内停,气机阻滞致传化不利,运化失职,糟粕积滞,气血不畅,使肠道麻醉,而出现腹部疼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
, 百拇医药
认为术后多属虚证,周冉认为术后患者正气虚弱,气血亏损,脾失健运,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水湿内阻,气机不畅,而致腹部胀满疼痛。孙海燕等认为术后腹胀是因气虚,脏腑功能不良,腑气不降而致。袁晓梅则认为手术使肠道络脉受伤。经气不畅、辨证为术后正气亏虚,脾失运化。而从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来认识的如韩景贤认为腹部手术后元气大伤,气血两亏,离经之血乃瘀,瘀中滞留,气滞血瘀,阻于脏腑经络之间,使气血流行不畅,致脏腑功能失调,肠道气机不利,气血郁积,上下不通。术后气血两虚,气虚大肠传递无力,血虚津液枯少,不能滋润大肠,而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即“不通则痛”,“气滞则胀”直接影响伤口的愈合。谢露芬等认为手术可创伤人体元气,气虚血行不利导致血脉瘀阻,气机不畅,腑气壅滞,所以剖腹手术后病人常以气虚为本,气滞血瘀,腑气不通,热毒内蕴为标。
综上可知,大多数医家认为腹部术后,胃肠积热、瘀血内阻、腑气不通,以致脾胃升降功能失调;且手术后气血亏虚,运化不利,胃肠传化功能失司,加之术中伤及皮肉筋骨,致血溢脉外,瘀血内停,阻滞气机,导致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症状。可见腹部术后胃肠功能减弱的主要病机是以胃气不降,腑气不通为关键;术后正气亏虚,脾失健运,及气滞血瘀、湿热蕴结均可致中焦气机升降失常。治疗上应结合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方能达到显著效果。
, 百拇医药
2 中医对腹部术后诸症治疗的研究
2,1 内服中药对腹部术后胃肠运动功能促进作用 (1)理气通腑祖国医学认为:“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术后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务必要使机体六腑通畅,故目前大多医者在临床治疗上采用理气通腑法。沈平等运用大承气汤治疗胆道术后患者,于术后1h内应用大承气汤,采用胃管注入及肠管滴人的方法,观察患者肠鸣音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并检测术后1~2h的胃动素(MOT)值,结果显示治疗组的上述指标明显快于生理盐水滴注的对照组,治疗组术后胃动素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叶敦敏等采用理气通腑泻下之加味小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大腹皮、陈皮、丹参、黄芪、败酱草、生甘草)于妇科术后后8~20h开始给患者服用,每日分2次服,连服2d,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周江莉等遵“肠腑之气,以降为顺,以通为用”之原则,自拟川腹汤行气消胀、宽肠通下,组方:厚朴、枳壳、莱菔子、槟榔片、大腹皮、陈皮、木香、乌药、香附。结果:治疗组排气时间较空白对照组明显缩短,体温很快恢复正常,减少了术后吸收热的发生,腹胀腹痛较快缓解,并且未出现任何副作用。齐清会等也研究认为大承气汤冲剂可显著改善术后胃电节律的紊乱,提高移动性运动复合波,减少胃肠逆运动的发生,增加血中胃动素水平,减少口一盲传输时间,促进胃肠功能恢复。(2)行气活血李国进等从活血化瘀通络、行气泻下通腑、清热解毒化湿着手,治疗腹部手术患者100例,自拟防粘汤(桃仁、三七、枳壳、厚朴、大黄、金银花、连翘、生苡仁等),于术后6~12h内予患者服用,日3次,连续使用5d,对腹腔内感染严重或手术时间较长者,使用7d。结果术后肠鸣音及肛门排气时间治疗组明显早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组为3%,对照组为16%。随访3个月以上,治疗组未出现肠粘连,对照组肠粘连发生率为10%。姜秀清等对妇科手术后100例患者采用调脾和胃、行气活血为主的纯中药制剂胃肠舒(枳壳、大黄、甘草组成)于术后6h后口服胃肠舒片,1次3片,每日3次。结果术后口服胃肠舒片患者,胃肠道开始蠕动时间较不服用此药者缩短7h,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可缩短13h。(3)健脾益气孙海燕等采用健脾益气、通下祛瘀之法,予术后6h给药,即除胀排气汤,组方:党参、白术、厚朴、枳实、陈皮、木香等,促进术后排气,总有效率为95%。李坤寅等完成了观察中药制剂运脾饮对妇科腹部术后病人治疗效果的研究,将150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应用运脾饮、对照组应用2.5%的焦糖液治疗,观察术后病人肛门排气时间、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及舌苔等症状改善程度。结果显示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李坤寅等进, 百拇医药(甘 可 孙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