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67例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并对其机理进行探讨。方法:以半夏泻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67例20d为1个疗程,全部随访半年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总有效率为94%。结论:半夏泻心汤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胆汁反流性胃炎;半夏泻心汤;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11—0044—01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gastritis.BRG)又称胃十二指肠反流症(Duodenogastric Refluxgastritis),是由于幽门功能不全,胃窦十二指肠协调运动障碍,胃排空延迟或胆囊功能障碍等因素所致过量含胆汁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破坏胃粘膜表面的黏液屏障,损伤粘膜上皮,引起粘膜充血、水肿等病理改变。属慢性胃炎的特殊类型,约占慢性胃炎的22.6%,以青年女性为多见。消化内镜检查是BRG的主要诊断方法。笔者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该病67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67例患者均来自本院门诊,其中男27例,女40例;年龄最大者69岁,最小者20岁;病程最长者15a,最短者5个月。
1.2 诊断标准
(1)持续性上腹疼痛,痞塞,腹胀,泛酸苦水,嗳气,纳差。(2)胃镜检查:有胆汁样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及胃粘膜炎性改变。(3)病理检查:胃粘膜上皮细胞坏死,炎性细胞浸润,腺体萎缩或肠化及异型增生。
2 治疗方法
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基本方:半夏12g,黄芩、干姜、人参各10g,黄连6g,大枣4枚、炙甘草10g。伴恶心呕吐明显者加旋复花、生姜、竹茹;嘈杂不舒者合左金丸;纳呆不食者加谷芽、鸡内金、麦芽;便溏者加陈皮、白扁豆。每日1剂,连服20d为1个疗程。在治疗期间戒烟酒、浓茶,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腻食物及腌制烧烤类食品,睡觉时床头抬高18上20 cm。
, 百拇医药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胃粘膜无黄染,病理检查腺体萎缩或肠化生及异型增生消失;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胃镜见胆汁反流减少,胃粘膜轻度黄染,病理检查腺体萎缩或肠化生及异型增生减少2个等级以上;有效:症状体征有改善,胃镜见胆汁反流减少,病理检查腺体萎缩或肠化生及异型增生减少1个等级以上;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胃镜、病理检查均无明显变化或加重。
3.2 治疗结果治愈17例,显效38例,有效8例,无效4例。其中34例随访半年,治愈9例未复发,显效和有效25例中1例于治疗后3个半月复发,症状比前较轻,仍用原方治疗,1个疗程后痊愈。总有效率为94%。
4 讨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胃肠道疑难病之一。属祖国医学“胃脘痛”、“痞症”、“嘈杂”、“反胃”等范畴。其病位在胃,其因在胆,其源在肝。“胆附于肝”、“肝胆相济”、“肝随脾升,胆随胃降”,肝、胆、脾关系密切,寒、热、虚、实互为化生。《灵枢·四时气》云:“邪在胆,逆在胃,胆汁泄则口苦,胃气上逆则呕苦。”病因病机亦较复杂,多与外邪、伤食、情志、素体有关。肝与胆互为表里,肝主疏泄,胃主和降。胃气不降则胆气不舒,通降升清机能紊乱或失常,均可导致肠(十二指肠)内容物无所制约,当降不降而逆流人胃则发生本病。因此治疗以清肝利胆,和胃降逆为基本治则。但久病脾胃必虚,所以在苦寒的基础上,温补必不可缺,以免伐过伤正。张仲景所立的诸泻心汤具有辛开苦降之功,是根据中药的四气五味将辛温与苦寒两种截然不同性味的药物配伍组合而成的。辛可开发行散宣浊,苦能降泄通利除湿,辛药多热,苦药多寒,辛热与苦寒药相配伍组合,则一薄一厚,一阳一阴;开散升浮,轻清向上,通浊沉降,重浊向下;清热而不碍寒,散寒而不忧热,二者相反相成、相激相制,从而平衡阴阳,斡旋气机,开结消痞,升降复常。半夏泻心汤是诸泻心汤之代表方。方中半夏和胃降逆,黄芩、黄连清泻肝胆,干姜、人参、大枣甘温益气,补脾胃之虚弱,炙甘草既补脾和中,又调和诸药。诸药相合,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补泻兼施。寒热得解,升降复常,邪去正安,则诸症自愈。经多年临床观察,本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甚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玉芬.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认识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2):4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3]王体华.钟坚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3):269, 百拇医药(于 黎)
关键词:胆汁反流性胃炎;半夏泻心汤;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11—0044—01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gastritis.BRG)又称胃十二指肠反流症(Duodenogastric Refluxgastritis),是由于幽门功能不全,胃窦十二指肠协调运动障碍,胃排空延迟或胆囊功能障碍等因素所致过量含胆汁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破坏胃粘膜表面的黏液屏障,损伤粘膜上皮,引起粘膜充血、水肿等病理改变。属慢性胃炎的特殊类型,约占慢性胃炎的22.6%,以青年女性为多见。消化内镜检查是BRG的主要诊断方法。笔者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该病67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67例患者均来自本院门诊,其中男27例,女40例;年龄最大者69岁,最小者20岁;病程最长者15a,最短者5个月。
1.2 诊断标准
(1)持续性上腹疼痛,痞塞,腹胀,泛酸苦水,嗳气,纳差。(2)胃镜检查:有胆汁样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及胃粘膜炎性改变。(3)病理检查:胃粘膜上皮细胞坏死,炎性细胞浸润,腺体萎缩或肠化及异型增生。
2 治疗方法
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基本方:半夏12g,黄芩、干姜、人参各10g,黄连6g,大枣4枚、炙甘草10g。伴恶心呕吐明显者加旋复花、生姜、竹茹;嘈杂不舒者合左金丸;纳呆不食者加谷芽、鸡内金、麦芽;便溏者加陈皮、白扁豆。每日1剂,连服20d为1个疗程。在治疗期间戒烟酒、浓茶,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腻食物及腌制烧烤类食品,睡觉时床头抬高18上20 cm。
, 百拇医药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胃粘膜无黄染,病理检查腺体萎缩或肠化生及异型增生消失;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胃镜见胆汁反流减少,胃粘膜轻度黄染,病理检查腺体萎缩或肠化生及异型增生减少2个等级以上;有效:症状体征有改善,胃镜见胆汁反流减少,病理检查腺体萎缩或肠化生及异型增生减少1个等级以上;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胃镜、病理检查均无明显变化或加重。
3.2 治疗结果治愈17例,显效38例,有效8例,无效4例。其中34例随访半年,治愈9例未复发,显效和有效25例中1例于治疗后3个半月复发,症状比前较轻,仍用原方治疗,1个疗程后痊愈。总有效率为94%。
4 讨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胃肠道疑难病之一。属祖国医学“胃脘痛”、“痞症”、“嘈杂”、“反胃”等范畴。其病位在胃,其因在胆,其源在肝。“胆附于肝”、“肝胆相济”、“肝随脾升,胆随胃降”,肝、胆、脾关系密切,寒、热、虚、实互为化生。《灵枢·四时气》云:“邪在胆,逆在胃,胆汁泄则口苦,胃气上逆则呕苦。”病因病机亦较复杂,多与外邪、伤食、情志、素体有关。肝与胆互为表里,肝主疏泄,胃主和降。胃气不降则胆气不舒,通降升清机能紊乱或失常,均可导致肠(十二指肠)内容物无所制约,当降不降而逆流人胃则发生本病。因此治疗以清肝利胆,和胃降逆为基本治则。但久病脾胃必虚,所以在苦寒的基础上,温补必不可缺,以免伐过伤正。张仲景所立的诸泻心汤具有辛开苦降之功,是根据中药的四气五味将辛温与苦寒两种截然不同性味的药物配伍组合而成的。辛可开发行散宣浊,苦能降泄通利除湿,辛药多热,苦药多寒,辛热与苦寒药相配伍组合,则一薄一厚,一阳一阴;开散升浮,轻清向上,通浊沉降,重浊向下;清热而不碍寒,散寒而不忧热,二者相反相成、相激相制,从而平衡阴阳,斡旋气机,开结消痞,升降复常。半夏泻心汤是诸泻心汤之代表方。方中半夏和胃降逆,黄芩、黄连清泻肝胆,干姜、人参、大枣甘温益气,补脾胃之虚弱,炙甘草既补脾和中,又调和诸药。诸药相合,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补泻兼施。寒热得解,升降复常,邪去正安,则诸症自愈。经多年临床观察,本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甚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玉芬.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认识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2):4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3]王体华.钟坚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3):269, 百拇医药(于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