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11年第1期
编号:12085216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药防治思路(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月1日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1年第1期
     和促解聚均有明显的双向作用。

    这些研究皆可作为治疗RA的理论基础,在临床分型基础上按中药药性适当选取运用,可有效提高疗效。

    4、发挥中医药整体治疗的优势

    中医讲究整体观,把人体看成有机整体,各脏腑之间气血津液相互转化,其特色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和协,加强自身正气,抵御外邪。中医药在防治RA上以辨证论治为主,多层次、多途径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阻止病情进展,具有较大的潜力与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效性,中药扶正与祛邪可同时进行,既有抗炎、镇痛作用,还有免疫调节作用,无论是缓解临床症状与体征,还是改善某些实验检测指标,均取得一定效果;二是其安全性:多数中草药具有相对较小的毒副作用,还可通过配伍来解毒增效、顾护脾胃等,易于坚持长期服用;三是双向调节性:根据整体情况同时对发病机制多途径、多环节进行调节,如免疫功能的双向调整、对晚期体质本虚标实者,既可扶正固本与解毒祛邪,增强或抑制免疫调节功能,还可改善微循环、抗炎镇痛;四是中医特有治法:活血化瘀能抑制血管增生,阻止RA滑膜血管增生及血管翳形成,可防止炎症的进展和骨质损害。活血化瘀使纤维蛋白溶解加强、抑制纤凝,同样能阻止滑膜炎症进展;调补肝肾能改善内分泌功能,补肾方药能提升低下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促进性激素的分泌,性激素能直接抑制免疫炎症反应;补肾壮骨药能调节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活性、促进骨钙吸收从而有效增加骨密度,使被侵袭和破坏的关节软骨和骨质的修复,阻止其进一步破坏,改善关节功能。
, http://www.100md.com
    5、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中医药虽在RA治疗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仍存在诸多不足。主要为:①各家对RA的病因病机的认识不统一,临床分型和分期也就无统一标准。②研究的科学性不够,多局限于临床疗效观察或临床经验总结,许多资料缺乏严格的科学性和可重复性,远期疗效观察不理想。③高效低毒中药太少,普通中药控制RA比较难,而作用强毒性大中药难以长期使用,用药剂量不够准确,疗效间差异大,对中后期RA的治疗疗效差,与西药合用时中药的用药规律性差。④某些药物研究虽已达到分子甚至基因水平,但具体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作用环节仍不很清析。⑤较成熟的AA和CIA动物模型虽然能显示与人类RA相似的病理特征,但与中医学的病因病机相关性不强。

    针对存在的问题,今后的研究中应当加强以下的研究:①进行大样本、采用随机、对照、盲法进行RA证候学调查研究,建立统一的RA辨证分型,为临床研究提供明确、可靠的依据和指导,临床研究除观察疗效外,更应监测免疫学指标与骨质损害以及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②加强中药有效成分、有效复方的研究与开发,明确有效组分、有效组合及其作用机制。③寻找更合适的动物模型,既具有与RA相似的病理变化,又符合中医病因病机理论,探索疾病的根本发病机理,推动中医药动物模型的发展,实验研究中应加强阻止骨膜侵袭的相关细胞因子进行研究,不仅在分子水平上,更要提高到基因水平指标的研究,体现出研究水平的前沿性。④中药研究注重其对全身受损器官的整体作用,加强中药治疗RA的预后总体评价,研究手段应具科学性。⑤治疗方法上,力求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采用多种疗法(如加用搽剂、涂抹剂、离子导入等)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318

    [2]丁永明,傅华,朱靳良,等,关节炎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及防治对策[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0,12(10):489-490

    [3]于秀明,刘学明,侯云峰,等,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研究,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7(25):1462-1464

    [4]庞学丰,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和中西药治疗[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5(1):44-48

    [5]成冰燕。王占元,细胞因子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研究进展[J],药学实践杂志2000,3(18):143-144

, http://www.100md.com     [6]刘青松,蒋红,唐中,丹参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细胞肿瘤坏死因子a表达的影响,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09,8(3):1354-1357

    [7]祁立强,万丽鹤,于雪峰,当归消痹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研究,中医药学报,2008,4:23-24

    [8]朱江,谢文利,晋玉章,等,栀子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β和TNF-a的影响[J],中成药,2005,27(7):801-803

    [9]陈纪藩,赵会芳,沈晓燕,等,通痹灵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产生IL-1、TNF-a及PGE2的影响,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6(3):30-33

    [10]王斌,陈敏珠,徐叔云,白芍总甙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功能和脾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J],中国药理与毒理学杂志,1994,8(2):128-131

    [1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567

    [12]程孟春,张峰,徐青,等,三种细辛属植物挥发油的镇痛消炎作用研究,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5):307

    [13]唐伟军。卢新华,桂枝镇痛效应的药理学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2003,5(1):14-15

    [14]徐西,党参、黄芪对血小板聚集的临床及实验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1985,1(4):32, 百拇医药(龙渊 文继红 张瑞荔)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