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郑钦安阴阳二纲辨证施治法的学习体会(1)
关键词:郑钦安;阴阳二纲;辨证施治
中图分类号:R22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1-0081-02
郑钦安是四川清末伤寒学家,“火神派”鼻祖,以善用大剂姜附剂屡起沉疴而著名。其辨证施治颇有特点,对任何疾病的辨证施治皆以阴阳为纲。辨证只分阳虚证与阴虚证两大证型,治疗用药只以扶阳抑阴与扶阴破阳为两大主法。笔者学习并运用此法收益颇多,甚感其实用性强。现将此法及本人的学习体会介绍如下。
1、阴阳二纲辨证施治法概要
郑氏认为每种疾病细分之,其证型往往有许多种,但总不越阴虚证与阳虚证两大证型。因此,他辨证并不象极大多数医生那样,把每种病细分成许多证型。然后根据证候,在每条证型号上细分,对号入座,而是把所有疾病只分阴虚证、阳虚证两大主证,辨证专注在阴虚证与阳虚证上细辨。郑氏对阳虚证,用药注重在扶阳抑阴上;对阴虚证,用药注重在扶阴破阳上。他用以上方法辨证施治,可达到“万无一失”,“百发百中”之佳效。以上即是阴阳二纲辨证施治法的概要。
, 百拇医药
2、阳虚证与阴虚证的含义探析
从阴阳学说角度看,疾病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导致机体的阴阳失调、出现阴阳盛衰变化所致。郑氏把病机分为阳虚阴盛与阴虚阳盛两种。医者对机体的这种阴阳盛衰变化的认识,体现在疾病的证上。反映阳虚阴盛这一病机的证即郑氏所说的阳虚证,反映阴虚阳盛这一病机的证,即阴虚证。这里的阴虚证与阳虚证的含义,与现代中医教材中的阴虚证与阳虚证的含义不尽一致,应予注意。阳虚证含阳虚证,也含阴盛证。由于阳虚可导致阴盛,阴盛也可导致阳虚,因此阳虚证与阴盛证均含有阳气不足与阴寒偏盛,只是阳虚不足有程度之别,阳虚与阴盛之主次关系有别,所以郑氏把阳虚证与阴盛证统称为阳虚证。阴虚证含阴虚证和阳盛证,由于阴虚者,阳气易相对亢盛,阳盛者易导致阴虚,故而阴虚证与阳盛证均含有阴虚与阳盛两种因素,只不过阴虚之程度有差异,阳盛之程度有不同,阴虚与阳盛之主次关系有不同而已。所以郑氏把阴虚证与阳盛证统称为阴虚证。由于阴虚则热,阳盛也热,放阴虚证总属热证,而阳虚则寒,阴盛亦寒,故阳虚证总属寒证。故有的学者把郑氏的这种辨证直称为寒热辨证。六经三阳证,邪人多从阳化,阳盛则阴必亏;三阴证,邪人多从阴化,阴盛则阳必衰。故郑氏把六经三阳证归于阴虚证;把六经三阴证归于阳虚证。
, 百拇医药
3、辨阳虚证与阴虚证
郑氏特别强调治病用药时务必先要分清阴虚证与阳虚证。如他在著作中说:“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证,亦不难于识证,而难于识阴阳……辨察不明,鲜有不误人者。”他说的“识阴阳”,也就是指认识病者机体出现的阴阳盛衰变化情况,而医者对机体的这种阴阳盛衰变化的认识,体现为对疾病辨证所得到的证,即阴虚证与阳虚证。所以说,“识阴阳”,也即是辨清阴虚证与阳虚证。由此可见,辨识阴虚证与阳虚证是整个辨证施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难点所在,直接影响到治疗的成败。阴虚证与阳虚证绝对不可错认,只有把二证分别清楚,处方用药,方不致误。郑氏曾说:“以三阳之方治三阳病,虽失不远;以三阳之方治三阴病,则失之远矣。”从中,不难体会到明辨阳虚证与阴虚证的重要性。郑氏为使后学者掌握识辨阴虚证与阳虚证的要领,他总结了一套阴虚证与阳虚证的辨证标准或方法,他说,“阳虚病,其人必面色、唇口青白无神,目瞑倦卧,声低息短,少气懒言,身重畏寒,口吐清水,饮食无味,舌青滑或黑润青白色,淡黄润滑色,满口津液,不思饮水,即饮也喜热汤,二便自利,脉浮空,细微无力。自汗肢冷,爪甲青,腹痛囊缩,种种病情皆是阳虚真面目,用药即当扶阳抑阴。”“阴虚病,其人必面目唇口红色,精神不倦。张目不眠,声音响亮,口臭气粗,身轻恶热,二便不利,口渴饮冷,舌苔干黄或黑黄,全无津液,芒刺满口,烦躁、谵语;或潮热盗汗,干咳无痰,饮水不休,六脉长大有力,种种病形皆是阴虚真面目,用药即当益阴破阳。”郑氏的上述阴虚证与阳虚证的辨证方法,深受许多火神派医家的推崇。他在著作中还反复强调,认证用药务求阴阳实据,如他曾说:“用药一道,关系生死,原不可以执方,亦不可以执药,贵在认证之有实据耳。”所谓实据,笔者认为,即辨证的依据,如是阴虚证,一定要寻得上述阴虚证的证候表现。如是阳虚证也必须要寻得上述阳虚证的证候表现。以上即是他辨识阴虚证与阳虚证的非常重要的经验。
, http://www.100md.com
4、辨证施治须圆通
辨清疾病属于阴虚证还是阳虚证,其意义在于能把握辨治的大方向,大方向正确,诊治即可无大的偏差,但要取得圆满的疗效,还要注意圆通问题。在辨认属于阴虚证还是阳虚证的基础上,进一步辨析病位、缓急、轻重、虚实等到具体情况,并以此确定具体的治法、方药、剂量,以期取得满意疗效的思维过程,即是圆通。郑氏十分重视圆通问题,如他曾在书中说:“知其妙者,以四逆、白通、理中,建中诸方,治一切阳虚症候,决不有差;以黄连鸡子阿胶、导赤散、补血、独参诸方,治一切阴虚症候,定能不能误。虽然阴虚所备诸方,尤贵圆通,有当润以扶阴者,独参、黄连、当归补血之类是也;有当清凉以扶阴者,导赤、人参白虎之类是也;有当苦寒以扶阴者,大、小承气、三黄石膏之类是也,此皆救阴补阴之要诀也。补阳也然,有当轻清以扶阳者,大、小建中汤是也;有当温养以扶阳者,甘草干姜汤、理中汤之类是也;有当辛温辛热以扶阳者,四逆、白通之类是也,此治阳虚之要诀也。”同是阴虚证,由于其阴虚与阳盛的具体情况不同,病位不同,扶阴破阳的具体方法是不同的。如在阴虚证中,三阳证因病位不同,采用的具体的扶阴破阳法是不同的,太阳证用汗剂发汗,少阳证用和解法,阳明经证用白虎汤清热,阳明腑证用承气汤苦寒攻下。若是阴虚证,有邪火实据者,可用滋阴降火法,如知柏地黄丸,黄连阿胶鸡子汤;阴虚若无邪火实据,则用甘温微凉,宜从阳化阴、养阴,方如当归补血汤。以上诸法虽有不同,但总属于扶阴破阳法。同是阳虚证,由于阳虚与阴盛的程度不同,病位不同,病情缓急不同,扶阳抑阴的具体方药是有差异的。如阳虚在上焦,则宜用桂枝、黄芪以扶阳;在中焦宜用干姜、砂仁以扶阳;若在下焦,则宜用附子、天雄、硫磺以扶阳。若阳虚病情轻缓,则宜甘温扶阳,用药宜轻;若阳衰阴盛,病情急重,则宜大剂辛温辛热以回阳救逆,方如四逆汤、白通汤。以上所谈的属于治法方药的圆通问题。为达到上述圆通效果,辨证就不能仅满足于属于阴虚证还是阳虚证的层面上,同时还要细辨其病位,病之轻重缓急,病之虚实,这属于辨证上的圆通。病位或按表里、或按脏腑经络、或按六经来区分。这里用以辨识病位的方法,实质就是表里辨证、脏腑经络辨证及六经等辨证方法。阴虚证与阳虚证,若结合具体的病位,那就会有许许多多具体的证。不论外感因素还是内伤因素致病,病机不外乎阳盛阴衰与阳衰阴盛,故而所有的证型均可归类于阴虚证或阳虚证。因此,, http://www.100md.com(陈国成)
中图分类号:R22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1-0081-02
郑钦安是四川清末伤寒学家,“火神派”鼻祖,以善用大剂姜附剂屡起沉疴而著名。其辨证施治颇有特点,对任何疾病的辨证施治皆以阴阳为纲。辨证只分阳虚证与阴虚证两大证型,治疗用药只以扶阳抑阴与扶阴破阳为两大主法。笔者学习并运用此法收益颇多,甚感其实用性强。现将此法及本人的学习体会介绍如下。
1、阴阳二纲辨证施治法概要
郑氏认为每种疾病细分之,其证型往往有许多种,但总不越阴虚证与阳虚证两大证型。因此,他辨证并不象极大多数医生那样,把每种病细分成许多证型。然后根据证候,在每条证型号上细分,对号入座,而是把所有疾病只分阴虚证、阳虚证两大主证,辨证专注在阴虚证与阳虚证上细辨。郑氏对阳虚证,用药注重在扶阳抑阴上;对阴虚证,用药注重在扶阴破阳上。他用以上方法辨证施治,可达到“万无一失”,“百发百中”之佳效。以上即是阴阳二纲辨证施治法的概要。
, 百拇医药
2、阳虚证与阴虚证的含义探析
从阴阳学说角度看,疾病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导致机体的阴阳失调、出现阴阳盛衰变化所致。郑氏把病机分为阳虚阴盛与阴虚阳盛两种。医者对机体的这种阴阳盛衰变化的认识,体现在疾病的证上。反映阳虚阴盛这一病机的证即郑氏所说的阳虚证,反映阴虚阳盛这一病机的证,即阴虚证。这里的阴虚证与阳虚证的含义,与现代中医教材中的阴虚证与阳虚证的含义不尽一致,应予注意。阳虚证含阳虚证,也含阴盛证。由于阳虚可导致阴盛,阴盛也可导致阳虚,因此阳虚证与阴盛证均含有阳气不足与阴寒偏盛,只是阳虚不足有程度之别,阳虚与阴盛之主次关系有别,所以郑氏把阳虚证与阴盛证统称为阳虚证。阴虚证含阴虚证和阳盛证,由于阴虚者,阳气易相对亢盛,阳盛者易导致阴虚,故而阴虚证与阳盛证均含有阴虚与阳盛两种因素,只不过阴虚之程度有差异,阳盛之程度有不同,阴虚与阳盛之主次关系有不同而已。所以郑氏把阴虚证与阳盛证统称为阴虚证。由于阴虚则热,阳盛也热,放阴虚证总属热证,而阳虚则寒,阴盛亦寒,故阳虚证总属寒证。故有的学者把郑氏的这种辨证直称为寒热辨证。六经三阳证,邪人多从阳化,阳盛则阴必亏;三阴证,邪人多从阴化,阴盛则阳必衰。故郑氏把六经三阳证归于阴虚证;把六经三阴证归于阳虚证。
, 百拇医药
3、辨阳虚证与阴虚证
郑氏特别强调治病用药时务必先要分清阴虚证与阳虚证。如他在著作中说:“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证,亦不难于识证,而难于识阴阳……辨察不明,鲜有不误人者。”他说的“识阴阳”,也就是指认识病者机体出现的阴阳盛衰变化情况,而医者对机体的这种阴阳盛衰变化的认识,体现为对疾病辨证所得到的证,即阴虚证与阳虚证。所以说,“识阴阳”,也即是辨清阴虚证与阳虚证。由此可见,辨识阴虚证与阳虚证是整个辨证施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难点所在,直接影响到治疗的成败。阴虚证与阳虚证绝对不可错认,只有把二证分别清楚,处方用药,方不致误。郑氏曾说:“以三阳之方治三阳病,虽失不远;以三阳之方治三阴病,则失之远矣。”从中,不难体会到明辨阳虚证与阴虚证的重要性。郑氏为使后学者掌握识辨阴虚证与阳虚证的要领,他总结了一套阴虚证与阳虚证的辨证标准或方法,他说,“阳虚病,其人必面色、唇口青白无神,目瞑倦卧,声低息短,少气懒言,身重畏寒,口吐清水,饮食无味,舌青滑或黑润青白色,淡黄润滑色,满口津液,不思饮水,即饮也喜热汤,二便自利,脉浮空,细微无力。自汗肢冷,爪甲青,腹痛囊缩,种种病情皆是阳虚真面目,用药即当扶阳抑阴。”“阴虚病,其人必面目唇口红色,精神不倦。张目不眠,声音响亮,口臭气粗,身轻恶热,二便不利,口渴饮冷,舌苔干黄或黑黄,全无津液,芒刺满口,烦躁、谵语;或潮热盗汗,干咳无痰,饮水不休,六脉长大有力,种种病形皆是阴虚真面目,用药即当益阴破阳。”郑氏的上述阴虚证与阳虚证的辨证方法,深受许多火神派医家的推崇。他在著作中还反复强调,认证用药务求阴阳实据,如他曾说:“用药一道,关系生死,原不可以执方,亦不可以执药,贵在认证之有实据耳。”所谓实据,笔者认为,即辨证的依据,如是阴虚证,一定要寻得上述阴虚证的证候表现。如是阳虚证也必须要寻得上述阳虚证的证候表现。以上即是他辨识阴虚证与阳虚证的非常重要的经验。
, http://www.100md.com
4、辨证施治须圆通
辨清疾病属于阴虚证还是阳虚证,其意义在于能把握辨治的大方向,大方向正确,诊治即可无大的偏差,但要取得圆满的疗效,还要注意圆通问题。在辨认属于阴虚证还是阳虚证的基础上,进一步辨析病位、缓急、轻重、虚实等到具体情况,并以此确定具体的治法、方药、剂量,以期取得满意疗效的思维过程,即是圆通。郑氏十分重视圆通问题,如他曾在书中说:“知其妙者,以四逆、白通、理中,建中诸方,治一切阳虚症候,决不有差;以黄连鸡子阿胶、导赤散、补血、独参诸方,治一切阴虚症候,定能不能误。虽然阴虚所备诸方,尤贵圆通,有当润以扶阴者,独参、黄连、当归补血之类是也;有当清凉以扶阴者,导赤、人参白虎之类是也;有当苦寒以扶阴者,大、小承气、三黄石膏之类是也,此皆救阴补阴之要诀也。补阳也然,有当轻清以扶阳者,大、小建中汤是也;有当温养以扶阳者,甘草干姜汤、理中汤之类是也;有当辛温辛热以扶阳者,四逆、白通之类是也,此治阳虚之要诀也。”同是阴虚证,由于其阴虚与阳盛的具体情况不同,病位不同,扶阴破阳的具体方法是不同的。如在阴虚证中,三阳证因病位不同,采用的具体的扶阴破阳法是不同的,太阳证用汗剂发汗,少阳证用和解法,阳明经证用白虎汤清热,阳明腑证用承气汤苦寒攻下。若是阴虚证,有邪火实据者,可用滋阴降火法,如知柏地黄丸,黄连阿胶鸡子汤;阴虚若无邪火实据,则用甘温微凉,宜从阳化阴、养阴,方如当归补血汤。以上诸法虽有不同,但总属于扶阴破阳法。同是阳虚证,由于阳虚与阴盛的程度不同,病位不同,病情缓急不同,扶阳抑阴的具体方药是有差异的。如阳虚在上焦,则宜用桂枝、黄芪以扶阳;在中焦宜用干姜、砂仁以扶阳;若在下焦,则宜用附子、天雄、硫磺以扶阳。若阳虚病情轻缓,则宜甘温扶阳,用药宜轻;若阳衰阴盛,病情急重,则宜大剂辛温辛热以回阳救逆,方如四逆汤、白通汤。以上所谈的属于治法方药的圆通问题。为达到上述圆通效果,辨证就不能仅满足于属于阴虚证还是阳虚证的层面上,同时还要细辨其病位,病之轻重缓急,病之虚实,这属于辨证上的圆通。病位或按表里、或按脏腑经络、或按六经来区分。这里用以辨识病位的方法,实质就是表里辨证、脏腑经络辨证及六经等辨证方法。阴虚证与阳虚证,若结合具体的病位,那就会有许许多多具体的证。不论外感因素还是内伤因素致病,病机不外乎阳盛阴衰与阳衰阴盛,故而所有的证型均可归类于阴虚证或阳虚证。因此,, http://www.100md.com(陈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