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11年第6期
编号:12121757
自拟头痛方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50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日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1年第6期
     摘 要:目的:观察自拟头痛方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50例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以自拟头痛方为基本方加减治疗;对照组30例以常规口服正天丸治疗。2组同服1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拟头痛方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显著。

    关键词:自拟头痛方;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

    中图分类号:R289.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6-0059-01

    血管神经性头痛临床上甚为常见,现代医学认为此病是头颅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及大脑皮层功能失调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病理机制是脑血管痉挛收缩和扩张引起血流改变和障碍,造成附近的组织血液瘀阻,牵涉痛觉神经纤维而致。其发作多与情志、环境、疲劳、体质等因素刺激有关。病程特点是缠绵难愈,治疗困难,容易复发。主要表现为一侧头部搏动性疼痛,严重时多伴有恶心呕吐,往往反复发作或两侧交替发作,呈周期性、发作性、剧烈性、搏动性疼痛[1]。笔者近几年来运用自拟头痛方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50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均为本院住院或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中男13例,女37例;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45岁;病程2个月~20 a。对照组30例中男8例,女22例;年龄15~70岁,平均年龄44岁;病程1个月~21 a。2组年龄、性别、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依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相关标准拟定:①具有反复发作的病史,每次持续10 min、数小时或数天;②发作时为一侧或双侧或全头部,其性质为跳痛、胀痛、刺痛等,疼痛剧烈时伴恶心、呕吐。排除高血压、颅内感染及颅内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头痛。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以自拟头痛方为基本方治疗。头痛方组成:天麻15 g,蜈蚣2条,全蝎5 g,葛根20 g,丹参15 g,延胡索15 g,川芎8 g,白芷10 g,地龙10 g,牛膝10 g,半夏10 g,制南星10 g,石菖蒲10 g,路路通15 g,珍珠母30 g。随症加减:如伴有面白头晕,乏力心悸者去珍珠母、蜈蚣、全蝎加党参、北黄芪、阿胶;如伴有腰酸耳鸣、遗精带下者去蜈蚣、全蝎、路路通加肉苁蓉、山萸肉、枸杞子、胡桃肉;伴失眠甚者加夜交藤、合欢皮、柏子仁。煎服方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14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治疗2个疗程判定疗效。
, 百拇医药
    1.3.2 对照组 口服正天丸(深圳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次6 g,每日3次。疗程同治疗组。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3.0 for Windows软件作为数据分析工具,用于研究各种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3]制定。治愈:症状完全消失,停药6个月以上无复发;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时有轻微头痛,且时间较短;好转:头痛程度、次数、持续时间均有减轻,但停药后近期内复发;无效:治疗前后头痛无明显变化。

    2.2 治疗结果 见表1。

    3 讨论

    血管神经性头痛属中医内伤头痛范畴。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脑为髓海。内伤诸疾,导致气血逆乱,瘀阻经络;或痰浊内生,上蒙清窍;或肝阳化风,上犯巅顶,皆可引发头痛。笔者自拟头痛方中,天麻、蜈蚣、全蝎、地龙、珍珠母、白芷平肝潜阳祛风,丹参、川芎、延胡索、牛膝、路路通活血通络,半夏、制南星、石菖蒲豁痰开窍,葛根、白芍柔筋止痉。诸药合用,共奏平肝祛风、化痰开窍、通络止痛之功。据现代药理学[4]研究:天麻、川芎、丹参对动物中枢神经有镇静、镇痛作用,能改善脑血管循环,增加血流量;全蝎、蜈蚣、地龙等可以调节血管运动中枢,扩张周围血管,具有抗惊厥、镇痛作用。故临证应用,疗效卓著,值得临床推广。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冯刚民.川芎头痛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108例体会[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5,5(2):4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05.

    [3]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S].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19.

    [4]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32~797.

    (收稿日期:2011-04-06), 百拇医药(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