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立消贴敷剂治疗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100例临床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1410KB,2页)。
摘要:目的:观察寒立消贴敷剂治疗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选择类风关节炎中医辨证属风寒湿痹型患者200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组选择病例。治疗组100例,对照组100例。治疗组采用基础用药加寒立消贴敷剂外贴肿痛关节,每日1次。对照组只采用基础用药,2组疗程均为15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89%,2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单项症状疗效:治疗组在消肿、止痛方面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寒立消贴敷剂是治疗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安全有效的药物。
关键词:寒立消贴敷剂;风寒湿痹;类风湿关节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R593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11-0017-02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滑膜为主的慢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手足小关节,其他器官或组织,如肺、心、神经系统等亦可受累[1]。以关节肿痛、强直、畸形和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寒立消贴敷剂是本科应用多年的外包散剂处方基础上改良的新剂型,具有祛风通络、温经散寒、消肿止痛之功效,笔者从2007年12月~2010年12月在临床上运用寒立消贴敷剂治疗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入选的2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均为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科的门诊及住院患者,中医辨证属风寒湿痹型。采用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0例,男31例,女69例;年龄18~65岁,平均(4058±1089)岁;病程1~15 a,平均(632±354)a;对照组100例,男28例,女72例;年龄18~64岁,平均(3938±1116)岁;病程1~17 a,平均(664±379)a。治疗前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风寒湿痹者。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采用基础用药(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及免疫抑制剂,但排除应用激素)加寒立消贴敷剂(生川乌、生草乌、桂枝、赤芍、桃仁、红花、透骨草、乳香、没药、海桐皮、海风藤、枯矾)外贴肿痛关节,每日1次,15 d为1个疗程。
22对照组采用基础用药(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及免疫抑制剂,但排除应用激素),15 d为1个疗程。2组治疗观察期间不使用其他可能对其疗效有影响的药物或治疗方法。
3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4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中的有关内容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75%,血沉、C反应蛋白正常或明显改善或接近正常;进步: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50%,血沉、C反应蛋白有改善;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30%,血沉、C反应蛋白有改善或无改善;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30%,血沉、C反应蛋白无改善。
42治疗结果
5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组织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病理变化为关节滑膜细胞浸润,滑膜翳形成,软骨及骨组织的侵蚀。滑膜反复炎症,最终导致关节结构的破坏,畸形和功能丧失。本病呈全球性分布,我国的患病率为 036%左右[2],是造成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类风湿关节炎以关节肿痛、强直、畸形和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祖国医学 “痹证” 的范畴。对本病的系统认识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痹论》中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3]。“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说明风寒湿三气是致痹的外因。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强调了营卫气虚,运行不畅,以虚立论,指出痹证多因“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景岳全书》云:“盖痹者闭也,以气血为邪所闭,不得通行而病也”。《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许多治疗风湿病的大法,诸如散风除湿、温经散寒、除湿止痛、扶阳补土、祛风胜湿等。
寒立消贴敷剂由生川乌、生草乌、桂枝、赤芍、桃仁、红花、透骨草、乳香、没药、海桐皮、海风藤、枯矾组成,为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科应用多年的外包散剂处方。经临床验证表明,寒立消贴敷剂在缓解类风湿关节炎属风寒湿痹者临床症状方面具有明显作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1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