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温病学理论在戊肝诊治中的应用
摘要:戊型病毒性肝炎系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经粪一口途径传播,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的传染性疾病,中国戊肝流行病学报告提示发病具有上升趋势,且重症戊肝临床常牵绵不愈,中医中药具有独特疗效,本文从温病学理论详细探讨中医中药在该疾病领域的应用。关键词:温病学理论;戊肝;应用
中图分类号:R25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5)03-0009-03
戊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type E,以下简称戊肝)系由戊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A virus,HAV)引起,经粪-口途径传播,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的传染性疾病。以乏力、皮肤巩膜黄染、恶心、呕吐、肝大及肝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1]。据统计[2]中国2004-2011年戊肝报告发病有上升趋势,2011年最高(报告29202例,报告发病率2.18/10万),报告病例较多的为江苏、浙江、广东、辽宁、湖北等省。发病季节l-5月发病较多,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5-59岁,男、女性别比为2.97:1;病例构成以农民和离退休人员较多。然中医温病学理论在戊肝诊治中具有独特的疗效,现将阐述如下。1 病因病机
戊型病毒性肝炎当属祖国医学“胁痛”、“黄疸”、“肝积”范畴,其发病原因主要由于湿热疫毒之邪内侵,正气不足,伤及肝胆,以致肝失达,胆失疏泄,形成湿热,郁结日久,伤津耗液。中医认为湿热、毒、瘀、正虚是其主要病因病机[3],四者之间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互相影响。
“湿”为戊型病毒性肝炎的关键致病因素,机体由于外感湿热或内伤饮食劳倦,湿邪困阻脾胃,壅塞肝胆,肝之疏泄失常,损伤肝脾肾三脏,导致气血虚弱,脏腑功能失调,发为本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73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