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15年第5期
编号:12606826
金元时期对中风病的认识及针灸治疗特点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5月1日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第5期
     关键词:中风;金元时期;针灸

    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5)05-0106-03

    近年来中风的发病率日趋增高已成为当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并且有着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很多患者因此而致残,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针灸治疗中风因其疗效好、起效快、创伤小、疗效持久等优点广泛的被临床所采用,并成为中风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1对中风病名的认识

    “中风”一词始见于《内经》,其内类似的中风病的病名还有“薄厥”“大厥”“暴厥”“煎厥”“仆击”和“偏枯”等。关于中风的病名,历代医家对其称谓有所不同,概括起来有:大厥、暴厥、煎厥、薄厥、中风、非风、类风、目风、首风、脑风、偏风、片风、痒风、内风、微风、漏风、狠腿风、劳风、风鼓、风痒、风爵、风痹、风气、风癔、风口、风痱、风懿、风偏枯、击仆、偏枯、巅疾、真中、卒中、类中、阴中、阳中、暗瘁、偏枯、偏痒、偏瘫、半身不遂、瘫缓、瘫痪、左瘫、右痪、仆击、瘩痒、暴瘩等。金元时期有王履《医经溯洄集》提出真中风、类中风[1]。刘守真则直接冠以“卒中[2]”。《仁斋直指方论》、《世医得效方》、《严氏济生方》等中有偏枯,风痱,风懿,风痹。这些病名在历史的不同阶段起着重要作用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0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