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络脉及络病研究概况及在心系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通络,1历代医家对络脉及络病的认识,2络病病因病机,3络病辨证要点,4络病治疗,5络病理论在冠心病中的应用,6络病理论在高血压病中的应用,7络病理论在缓慢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8小结
郑晓丹,殷慧芳(1.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北京 100700;2.江苏省南通市中医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1;3.江西省湖口县文桥镇中心卫生院,江西 湖口 332500)
近20年络脉及络病研究概况及在心系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郑晓丹1,2,殷慧芳3
(1.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北京 100700;2.江苏省南通市中医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1;3.江西省湖口县文桥镇中心卫生院,江西 湖口 332500)
络病思想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萌芽于《内经》,张仲景将其运用于临床,明清时期,络病学说的发展达到高峰,近代医家恽铁樵、章次公及朱良春等为虫类药在络病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随着王永炎院士及吴以岭院士编撰的《络病学》出版,标志着络病学说的形成,为络病学说的发展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络病学说广泛运用于心系病的辨治中。
络脉;络病;心系病;综述
络病思想,萌芽于《内经》,仲景首次将虫药用于络病的治疗。清代是络病学说思想发展的成熟时期,其中以叶天士为代表,提出了“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等论点,至今仍深远影响现代临床医家。近代著名医家恽铁樵及章次公先辈,均善用虫类药,将络病学说与通络理论在临床各个领域中进一步拓展。导师朱良春教授,虫类药物研究专家,为中国当代善用虫药的代表,撰写《虫类药的应用》,收载虫药100余种,为后学研究虫类药在络病中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以王永炎院士及吴以岭院士为首的当代著名医家,在整理总结前人的基础上,从概念、生理功能、病因病机及理法方药等方面对络脉及络病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并于2004年出版《络病学》,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上首次形成系统的络病理论,初步形成“络病证治”体系,为络病学科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拟对近二十年来络脉及络病学术的发展状况及该理论在心系病中的应用做一简要阐述。
1 历代医家对络脉及络病的认识
1.1 《内经》对络病学术思想的影响[1]
1.1.1 概念及分类 《内经》最早提出了络脉的概念,认为经脉直行于分肉的较深部位,多深不可见,络脉支横于肌腠的浅表部位,多浅而常见。如《灵枢·经脉》云:“经脉十二者,伏行于分肉之间,深而不见… …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并认为络脉有十五络脉、三百六十五络、孙络、阴络、阳络、血络等之分。如:《灵枢·九针十二原》云:“经脉十二,络脉十五。”《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十二经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921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