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医药中解药的医药文化观辨析*
傣医,1傣医的“解”理论的形成,2傣医“解”理论的主要思想,3傣医的“解”理论的应用,4傣医“雅解”解毒的途径,5傣医的“解药”理论与中医治病理念比较分析,6小结
郭世民,倪 凯,高 敏,杨丽萍,赵 霞,夏 亮(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223)
傣族医药中解药的医药文化观辨析*
郭世民,倪 凯△,高 敏,杨丽萍,赵 霞,夏 亮
(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223)
傣医理论形成于2000多年前,古代的傣医学建立在人体和世界都是由地、水、火、风4种相同元素构成的佛教哲学基础的思想指导下,利用疾病与毒、魔某些特征的相似性,不自觉地运用了隐喻的表达手段,通过已熟悉的、形象的“毒、魔”概念体系来认识和表达不熟悉的、抽象的“疾病”概念体系,把对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的感知经验用到对疾病规律的认知上。而傣医的“解药”理论就是祛除毒与魔。仅有未病先解,先解后治,同解同治的治疗原则。“巫医同源、神药两解”必然成为傣医药早期的医学形态,二者存在着“源”和“流”的瓜葛。但是由于二者发展方向和学科属性的不同,随着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巫医分体”也会成为必然。
佛教哲学;“毒、魔”;“解药”理论
自从有了人类便有了医学,医学是在人类对环境的适应中产生的。傣族先民最初对医药的认知就是源于傣族地区这片神奇的雨林。雨林赋予傣族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植被丰富,虽然在远古时期,傣族先民无法准确的识别各种药物,但是由于雨林地区气候湿热,疾病较多,为了生存和保持身体健康,傣族先民本能地向大自然寻找防病、治病的方法,从而在食用野生植物和观察动植物生长规律中,认识了各种植物和果实的性味差异及作用,有了粗浅的医药概念和雏形。同时雨林地区森林密布,毒蛇猛兽较多,为了生存,傣族先民猎取、食用、解剖动物,从而认识了不同动物的组织器官,产生了原始的解剖学和动物器官学的概念。这些在傣族文献[1]《罗格牙坦》(医学真理书)、《阿尼松桑顺细点》等中均有记载。对地域的适应是人类的本能,是傣医学产生的基源。
原始宗教几乎与人的思维活动同样古老,它是人类文化史的源头,使傣族首次主动性思索傣医药。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的条件下,人类思维被一种超自然观念(即原始思维模式)所控制,认为“天、地、山、川、日、月、田、树木、村寨等等和风、雨、雷、电等一切自然现象都有神灵或鬼魂”,这种原始的世界观、哲学观深深地渗透到了早期的医疗活动中,“万物有灵、灵灵相通”自然成为当时傣医学的主体思想。疾病也自然被看作是“鬼魂”的作祟,而“神”可以治疗疾病、维持健康。因此,“求神驱鬼”成了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其表现形式就是“巫术”,直至今天傣医在行医时仍然保留着原始信仰的习俗,如念咒语止血等。从民族学的角度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529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