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16年第4期
编号:12875600
陈建杰教授应用健脾清化方加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验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1日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6年第4期
     摘要:陈建杰教授认为湿邪贯穿于慢性乙型肝炎的始终,而脾虚为慢性乙型肝炎发生的根本,故运脾化湿、固中州为其基本治则,辨病与辩证相结合可达到良好效果。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健脾清化方;陈建杰

    中图分类号:R51.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4-0006-02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迁延所致的肝脏慢性炎症坏死性疾病,是我国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多以乏力、恶心、腹胀、肝区疼痛为主要症状。据统计,全球约5%人口的健康受到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影响;而我国 HBV的患病人数高达2000 万,且每年死于与乙肝相关肝病的人数更是超过了30 万[1]。

    陈建杰教授是上海市名老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肝病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30余载。陈教授在总结前人理论和经验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实践,对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良多,现将陈教授应用健脾清化方加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经验初步总结如下。

    1临床经验

    1.1辨证思路根据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可将其归为归属于“黄疸”“胁痛”“肝着”“肝瘟”等疾病范畴,属于中医学温病范畴。陈教授认为湿邪是慢性乙型肝炎的核心病机,脾虚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金匮要略》云:“黄家所得,从湿得之”。东垣曰:“脾胃虚则百病生,调理中州,其首务也。”另外,《温病条辨》指出:“湿为阴邪,其来有渐,且其性氤氲粘腻,非若寒邪之一汗而解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8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