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16年第8期
编号:12957893
彝医药古籍文献明清时期多见的成因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8月1日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6年第8期
     2 毕摩社会职能的转变促进彝医文献在群体间传抄

    毕摩系彝语音译名词,“毕”是吟诵、念诵,“摩”是耄耋,毕摩意即老先生、老知识分子,是专指有学问、有修养的老者,是尊称。从彝族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轨迹看,毕摩作为彝医药文献的传承者与传播者,其社会角色主要经历过三个主要历史时期的转变:一是执政时期,政教合一的部落联盟的首领;二是佐政时期,以宗教为主政治为辅的文化代表人物;三是专司宗教祭祀、文化传播等职事时期的文化代表人物[6],这也是彝医药古籍文献明清始多见的重要历史成因之一。

    在彝族早期的氏族部落联盟中,政教合一,毕摩就是酋长,彝族社会的一切活动均由毕摩掌管和统帅。毕摩作为彝族始祖部落首领即执政者,不但在彝族共祖阿普笃慕时代如此,而且延续到有汉文献可资考察的唐宋时期[9]。据彝文典籍《毕摩谱系》记载,笃慕是毕摩,其六子即彝族六祖,是古代彝族六大氏族部落的首领,均是毕摩,而承袭其首领职位的后裔也是毕摩。唐代古籍《蛮书》记载:“东爨乌蛮,大部落则有大鬼主,百家二百家小部落有小鬼主”。而《宋史·黎州诸蛮传》也记载:“夷俗尚鬼,谓祭主者曰鬼主,故其酋长号都鬼主”。可见,早期的氏族部落首领,即酋长、鬼主,就是毕摩,毕摩人数不可能很多,其著写的彝文经书数量是有限的,仅有部分医药知识得到记载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0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