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16年第10期
编号:12944743
略论通法治疗胃脘痛(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0月1日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6年第10期
     2.2胃脘痛的证候分析胃脘痛的证候类型常见于:胃气亏虚,受纳、腐熟功能减退,胃气失和,气滞中焦,则胃脘隐痛;胃阳不足,虚寒内生,寒凝气机,故胃脘冷痛;胃阴不足,虚热内生,热郁于胃,气失和降,则胃脘隐痛而有灼热感;寒凝胃脘,阳气被遏,气机阻滞,则胃痛暴作,得温痛减,遇寒加重;饮食积滞,阻碍胃气,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得矢气或便后稍舒;胃热炽盛,火热之邪熏灼,壅塞胃气,阻滞不通,胃脘灼痛拒按,痛势急迫;瘀血停胃,瘀停胃络,脉络壅滞,胃脘疼痛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按之痛甚,痛时持久,食后加剧,入夜尤甚;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阻滞,胃气胀痛,痛连两胁,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嗳气,矢气则痛舒。

    综上,胃脘痛不论何种症候类型及临床表现,其产生机制不外乎“邪滞”二字,气机阻滞,升降失调,不通则痛。郁滞不通,胃失和降而作痛是各型胃痛的病理特点。外邪侵袭胃腑,与正气相争,每易阻碍气机,“气有余便是火”,气滞日久,可以生热化火,可以由气及血,由经入络,形成气血俱病,络道不利,形成瘀血,叶天士所说:“初病在经,久痛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凡气既久阻,血亦应病,循行之脉络自痹”、“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瘀”。各类证型互相转变,交替错杂,则郁阻之征更为明显。因此惟有疏通邪郁是保证胃和的关键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5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