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珍珠囊药性赋(1)
关键词:《珍珠囊药性赋》;张震;名医经验中图分类号:R256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6)11-0001-04
中华医药文化已有3700多年的悠久历史,蕴藏着人类丰富的保健抗病智慧。古代医家为使众多的中药及针炙穴位治病之作用易于牢记,曾利用汉字之音韵特点融合贯串数百味中药或穴位,撰成歌赋以供传习。前辈中医们大都赖此入门继而学有所成。以此类文体用予表述中医药专业知识虽有一定局限,但习诵顺口,利于记用,易于传承,备受青睐。目前耳熟能详之《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即属于此,且曾被喻为中医四小经典之一,对往昔中医药人才的成长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环顾历史,明代龚廷贤之《药性歌》,清代袁凤鸣之《药性三字经》等均系四言三言对偶之句而非赋体。明末李中梓《医宗必读》认为“《药性赋》旧刻,每味只有一句,岂能尽其用乎?”因而在其本草征篇中“仍本赋体,有用必详,少则三四句,多则十余言……期于详尽”。清末张秉成撰《本草便读》称“遇有一物之性味确切不移……则拟一二联或五六联排偶俚话……不使学者混淆难诵”,二者体裁相近而缺陷难免。今重新修订之《珍珠囊药性赋》,当与时俱进,精心表述,调谐音韵,充实内容期于实用。
就珍珠囊表述药性之体例而言:赋乃汉魏之际文学流派创立之文体,脱胎于古诗词。《汉书》谓其“古诗之流也”,《文心雕龙,铃赋篇》则认为“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并强调作赋者应当“情以物兴,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文虽新而有质,色虽楺而有本,此立赋之大体也”。明确指出赋体之特点与写作准则。赋之表述方式一般介于韵文与散文之间,讲求音韵和谐,对偶工整,读之朗朗上口,易于记诵。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今存四卷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68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