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16年第11期
编号:12940425
穴位注射治疗延髓梗死并顽固性呕吐6例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1月1日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6年第11期
     摘要:目的研究穴位注射治疗延髓梗死并顽固性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3月—2016年3月本科收住院的经核磁共振确诊为延髓梗死并顽固呕吐的12例住院患者分为西医治疗配合穴位注射的治疗组和纯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每组均有6例。比较治疗2个疗程后呕吐的改善情况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治愈5例,显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治愈0例、显效2例、有效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50.0%。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注射治疗延髓梗死并顽固性呕吐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呕吐症状,值得推广。

    关键词:穴位注射;延髓梗死并顽固性呕吐;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6.3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6)11-0111-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因饮食、精神、生态环境等诸多因素,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命安全。而作为生命中枢的延髓梗死尤为严重地威胁着患病人群的生命安全,该病致残率、死亡率极高,是人类的一大杀手。延髓梗死后并发顽固性呕吐的风险高,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需加强干预。本研究对穴位注射治疗延髓梗死并顽固性呕吐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4年3月—2016年3月本科收住院的经核磁共振确诊为延髓梗死并顽固呕吐的12例住院患者分为西医治疗配合穴位注射的治疗组和纯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每组均有6例。所有患者符合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西医内科学》第七版相关诊断标准[1]。其中治疗组6例,女2例,男4例;年龄为30~60岁,平均年龄44岁;对照组6例,女3例,男3例;年龄为32-62岁,平均年龄45岁。2组患者年龄和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显着,P>0.05,组间比较有可行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纯西医治疗,方法为吸氧、胃管留置、扩张脑血管、抗凝、清除自由基、营养脑细胞及对症、支持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穴位注射,穴位注射方法如下:用0.9%生理盐水20 mL+维生素B6注射液100 mg(或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10 mg)+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10 mg+维生素K3注射液8 mg用皮试针头抽取后分别注入膈腧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合谷穴、每穴注入约0.3~0.4 mL,深度为2 mm~3 mm,注射后用红外线照射所注穴位20 min予改善血循环,促进药物吸收,隔3天注射1次。

    1.3统计学处理方法SPSS21.0软件统计本研究数据,临床疗效以%表示,属于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P<0.05。

    1.4疗效标准比较治疗2个疗程后呕吐的改善情况以评价临床疗效。①治愈:呕吐消失、无吞咽困难、呕吐无反弹,饮食正常;一般情况及精神尚可。②显效:呕吐偶发、无吞咽困难,饮食基本正常;一般情况及精神尚可。③有效:呕吐、吞咽困难明显改善,饮食较改善;一般情况及精神稍差。④无效:呕吐、吞咽困难无改善,不能进食或食入即吐;一般情况及精神差,形体消瘦,仍需留置胃管[2]。

    2结果

    经治疗,治疗组治愈5例,显效1例,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50.0%。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讨论

    延髓是生命中枢,掌管着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和生理机能,由延髓发出的植物神经支配着很多脏器、器官的生理功能,其中包括喉头、食管、胃,呕吐、吞咽及唾液的分泌需要延髓存在来完成,当延髓梗死时,就失去对喉头、食管、胃的生理功能的支配,并发顽固性呕吐、吞咽困难、食入即吐、日久不能进食、营养不良,最终导致多脏器衰竭而死亡[3]。

    延髓梗死并顽固性呕吐治疗极为困难,经过多年临床验证,该病纯西医治疗几乎无效。本研究2组患者多数是由上级医院治疗无效转入本科及在本科予纯西医规范治疗2~3个疗程后无效的患者。笔者通过多年临床探研,运用穴位注射治疗6例延髓梗死并顽固性呕吐患者。祖国医学认为,顽固性呕吐是因邪气犯胃,胃气上逆所致。笔者穴位注射中取穴膈腧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合谷穴。其中,膈腧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第十七穴,是八会穴之血会,可治疗胃脘胀痛、呕吐、呃逆等上逆之证;中脘穴为奇经八脉之任脉,为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可聚集及传导地部水液,对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等消化系统症状有奇效;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之功,经穴位注射可促进胃肠规律蠕动,减轻呕吐症状;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上的主要穴位之一,可发挥镇痛、调理肠胃之功[4]。

    而穴位注射药物则选用维生素B6、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等,其中,维生素B6包括吡哆醛、吡哆醇、吡哆胺等,而磷酸吡哆醛是众多转氨酶、脱羧酶的辅酶,在氨基酸代谢中扮演重要角色,对促进谷氨酸脱羧有帮助,可促进γ-氨基丁酸生成。而γ-氨基丁酸是一种大脑内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可以抑制呕吐,因而临床常用极高剂量维生素B6预防及治疗手术、化疗等治疗后呕吐现象,有良好的安全性。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具有外周抗M胆碱受体作用,其对胃肠道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可有效抑制胃肠道平滑肌蠕动,抑制消化道腺体分泌,对止吐也有良好的作用。

    另外,在穴位注射后辅以红外线照射穴位,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药物吸收,提高治疗效果。

    经干预,其中1例患者只注射1次后呕吐即止,自动出院后多次随访呕吐未发;其余患者注射2~3次后治愈。穴位注射疗法大大缩短了该病的疗程,降低了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了生活质量。综上,穴位注射治疗延髓梗死并顽固性呕吐收奇效,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参考文献:

    [1]刘隆棣.西医内科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刘增慧,肖扬,蒋祖军,等.足三里穴位注射异丙嗪治疗血液系统肿瘤化疗后顽固性呕吐的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2011,32(13):1769-1770.

    [3]黄和涛.中药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呕吐验案一则[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7):66.

    [4]何梅雅.氯丙嗪内关穴注射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45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1):825., 百拇医药(姚桂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