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郭利华教授运用新五参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肿瘤(1)
摘要:五参成方自唐代孙思邈,历经化裁后多用于心系疾病。导师郭利华教授结合临床在此基础上加减后治疗肿瘤患者属气阴两属证者,灵活应用于肿瘤发展的不同時期。本文旨在通过追溯五参汤的起源及组方,探讨其在肿瘤治疗中的意义,开拓新思路。关键词:新五参汤;气阴两虚证;肿瘤
中图分类号:R2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4-0043-03
导师郭利华教授,20余年来从事医疗、科研及教学工作,临证中力主“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并重”的思想,倡导“治未病”、“带瘤生存”的观点,主张“中医药治疗应贯穿在恶性肿瘤的每一个阶段”,力推“合理用药”。在2年多的跟师过程中,导师以新五参汤为主方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肿瘤,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五参汤的起源
五参成方由来已早,最早见于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卷十二记载有“五参丸”,由人参一两、苦参一两半、沙参分一两、丹参三分及元参(玄参)半两组成,“主治心虚热不能饮食,食即呕逆,不欲闻人语”。此后有先后出现饮、散、丸等多种剂型,同时随证加减其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如《幼幼新书》中做“五参丸”,主治“小儿胁下有痞,手足心热;《卫济宝书》、《太平圣惠方》、《普济方》中各创五参散治疗皮肤科疾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7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