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中芳香止痛药贴敷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45例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温中芳香止痛药贴敷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1月于本院就诊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9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氨苄西林钠注射液联合西咪替丁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给予温中芳香止痛药贴敷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过程的满意度分别为93.33%、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77.78%。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之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8.89% VS 11.11%。结论采用温中芳香止痛药贴敷辅助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的推广。
关键词:温中芳香止痛药贴敷;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7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4-0062-02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科的常见病,患儿主要表现为腹痛,部分患儿可以伴有发热、腹泻或便秘、纳差以及呕吐等,对小儿的生活、学习均造成影响,甚至可以由于厌食对其生长发育也产生影响[1]。目前,西医主要采用抗生素、支持以及对症方法进行治疗。本科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温中芳香止痛药物贴敷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1月于本院就诊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9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所有患儿的诊断标准均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标准[2],并排除急性阑尾炎、外科急腹症、免疫缺陷疾病、肺炎以及药物过敏等疾病的患儿。其中观察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5.46±2.30)岁;病程3~14 d,平均病程(5.36±1.59)d。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5.81±2.60)岁;病程3~15 d,平均病程(5.48±1.33)d。2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方面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予氨苄西林钠注射液静脉滴注,100 mg/kg·d,2次/d;西咪替丁注射液静脉滴注,0.5~0.8 mg/kg,1次/d。所有患儿均治疗满7 d。住院时间一般为7-10 d。观察组患儿在上述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温中芳香止痛药贴敷治疗,具体药方为:将肉桂、胡椒、五倍子、小茴香、丁香、吴茱萸以及莱菔子等药物各20 g研磨成细粉后,采用陈醋调成糊,置于纱布上,用输液贴或胶布贴敷于神阙穴,4 h/次,1次/d。所有患儿均治疗满7 d。
1.3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患儿治疗后,腹痛消失,体温恢复正常,恶心、呕吐以及腹泻、便秘等情况完全消失,B超显示未见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为痊愈。患儿治疗后,腹痛得到明显的好转,体温恢复正常,恶心、呕吐以及腹泻、便秘等症状消失,B超显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数量及大小较治疗明显好转为显效。患儿治疗后,腹痛有所减轻,体温有所减退,恶心、呕吐以及腹泻、便秘等症状有所减轻,B超显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数量及大小有所好转为有效。患儿经过治疗后,腹痛、恶心、呕吐、腹泻以及便秘等无缓解,体温仍然偏高,B超显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数量及大小无改善为无效。②治疗过程的满意度。在患儿出院时,由其家属填写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患儿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以及差4各等级;满意度=(优秀+良好)/ 总例数×100%。③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数据的分析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采用χ2检验、t检验来进行两组间的比较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见表1。
2.22组治疗满意度比较见表2。表22组治疗满意度比较n(%)
2.32组不良反应比较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发生头晕头痛1例、恶心呕吐3例,发生率为8.89%,对照组发生头晕头痛2例、恶心呕吐2例,皮疹1例,发生率为11.11%,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之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肠系膜淋巴结炎多发生于7岁以下的小儿,由于患儿的免疫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十分完善,因此容易受到病毒或细菌的侵袭[3]。单纯的西医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一般给予抗感染、抗病毒以及解痉止痛的药物,治疗时间一般需要超过1周,效果不十分显著,且疾病可以反复发生;另外,反复的使用抗生素,使得患儿产生耐药,副作用也較多,严重影响着患儿的生活及学习[4]。中医对于该病的治疗措施各有侧重,有的学者认为,本病属于“腹痛”的范畴,病机为中焦气机郁滞、经脉不通,应当采取调理气机、疏通经脉的反复进行治疗;也有的学者认为,本病属于中医学“痞证”的范畴,病机为感受寒热之邪互结于脾胃,治疗原则为寒热并用、分消其势[5-6]。本文采用温中芳香止痛药贴敷治疗了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药方具有温中散寒、消积健脾、温通经络以及缓急止痛之功效。另外,通过穴位贴敷的方法可以使得药物从患儿的皮肤渗透到经络,进入其脏腑,起到治病的作用,也减少了口服药物所带来了不良反应[6]。总之,采用温中芳香止痛药贴敷辅助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宇文阁.抗生素给药途径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治疗效果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9):942-942.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62.
[3]袁龙扣,肖柳.中药脐部热敷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43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37(8):33-34.
[4]李宗伟.自拟中药腹袋佐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40例临床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16,12(6):69-71.
[5]喻镁佳,金中梁,吴红样,等.四磨汤加味联合抗生素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2):339-340.
[6]井夫杰,李金鑫,于全军,等.中医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6):1023-1024., http://www.100md.com(罗小军 成燕 徐华英)
关键词:温中芳香止痛药贴敷;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7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4-0062-02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科的常见病,患儿主要表现为腹痛,部分患儿可以伴有发热、腹泻或便秘、纳差以及呕吐等,对小儿的生活、学习均造成影响,甚至可以由于厌食对其生长发育也产生影响[1]。目前,西医主要采用抗生素、支持以及对症方法进行治疗。本科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温中芳香止痛药物贴敷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1月于本院就诊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9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所有患儿的诊断标准均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标准[2],并排除急性阑尾炎、外科急腹症、免疫缺陷疾病、肺炎以及药物过敏等疾病的患儿。其中观察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5.46±2.30)岁;病程3~14 d,平均病程(5.36±1.59)d。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5.81±2.60)岁;病程3~15 d,平均病程(5.48±1.33)d。2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方面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予氨苄西林钠注射液静脉滴注,100 mg/kg·d,2次/d;西咪替丁注射液静脉滴注,0.5~0.8 mg/kg,1次/d。所有患儿均治疗满7 d。住院时间一般为7-10 d。观察组患儿在上述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温中芳香止痛药贴敷治疗,具体药方为:将肉桂、胡椒、五倍子、小茴香、丁香、吴茱萸以及莱菔子等药物各20 g研磨成细粉后,采用陈醋调成糊,置于纱布上,用输液贴或胶布贴敷于神阙穴,4 h/次,1次/d。所有患儿均治疗满7 d。
1.3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患儿治疗后,腹痛消失,体温恢复正常,恶心、呕吐以及腹泻、便秘等情况完全消失,B超显示未见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为痊愈。患儿治疗后,腹痛得到明显的好转,体温恢复正常,恶心、呕吐以及腹泻、便秘等症状消失,B超显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数量及大小较治疗明显好转为显效。患儿治疗后,腹痛有所减轻,体温有所减退,恶心、呕吐以及腹泻、便秘等症状有所减轻,B超显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数量及大小有所好转为有效。患儿经过治疗后,腹痛、恶心、呕吐、腹泻以及便秘等无缓解,体温仍然偏高,B超显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数量及大小无改善为无效。②治疗过程的满意度。在患儿出院时,由其家属填写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患儿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以及差4各等级;满意度=(优秀+良好)/ 总例数×100%。③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数据的分析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采用χ2检验、t检验来进行两组间的比较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见表1。
2.22组治疗满意度比较见表2。表22组治疗满意度比较n(%)
2.32组不良反应比较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发生头晕头痛1例、恶心呕吐3例,发生率为8.89%,对照组发生头晕头痛2例、恶心呕吐2例,皮疹1例,发生率为11.11%,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之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肠系膜淋巴结炎多发生于7岁以下的小儿,由于患儿的免疫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十分完善,因此容易受到病毒或细菌的侵袭[3]。单纯的西医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一般给予抗感染、抗病毒以及解痉止痛的药物,治疗时间一般需要超过1周,效果不十分显著,且疾病可以反复发生;另外,反复的使用抗生素,使得患儿产生耐药,副作用也較多,严重影响着患儿的生活及学习[4]。中医对于该病的治疗措施各有侧重,有的学者认为,本病属于“腹痛”的范畴,病机为中焦气机郁滞、经脉不通,应当采取调理气机、疏通经脉的反复进行治疗;也有的学者认为,本病属于中医学“痞证”的范畴,病机为感受寒热之邪互结于脾胃,治疗原则为寒热并用、分消其势[5-6]。本文采用温中芳香止痛药贴敷治疗了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药方具有温中散寒、消积健脾、温通经络以及缓急止痛之功效。另外,通过穴位贴敷的方法可以使得药物从患儿的皮肤渗透到经络,进入其脏腑,起到治病的作用,也减少了口服药物所带来了不良反应[6]。总之,采用温中芳香止痛药贴敷辅助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宇文阁.抗生素给药途径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治疗效果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9):942-942.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62.
[3]袁龙扣,肖柳.中药脐部热敷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43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37(8):33-34.
[4]李宗伟.自拟中药腹袋佐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40例临床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16,12(6):69-71.
[5]喻镁佳,金中梁,吴红样,等.四磨汤加味联合抗生素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2):339-340.
[6]井夫杰,李金鑫,于全军,等.中医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6):1023-1024., http://www.100md.com(罗小军 成燕 徐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