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脾论糖尿病心身障碍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糖尿病的发展和转归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许多患者伴有情绪障碍,睡眠障碍,进食障碍以及性功能障碍等。通过查阅文献及实践,发现从心脾论治糖尿病心身疾病在糖尿病、预防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减少致死或致残具有深远的意义。关键词:心脾;糖尿病;心身障碍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8)05-0028-03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和内分泌疾病,又是一种身心疾病。2013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有382亿人,预计到2035年,将达到592亿人[1-2]。现代的疾病观强调疾病的多元性与身心交互作用,从生物社会医学模式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全方位探讨发病机制关注病人的心理社会问题。心理社会因素在人体健康的效应上起着“扳机”的作用。[3]糖尿病的发展和转归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许多患者伴有的情绪障碍,睡眠障碍,和进食障碍以及性功能障碍等,尤其是抑郁和焦虑症状更为常见。充分认识并积极进行治疗精神症状对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无疑将有积极而有意义的帮助。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糖络并病是引起中医学界对其发病原因及并发症进展的较为一致的医学理论。然糖其味甘,以水谷为源,由脾运化所主,脾病则糖浮游血中,浓度升高,谷精散而不敛;依据中医基础理论,当为脾失健运,谷精不藏之故;诸络皆属于经,诸经皆属于藏,诸脏皆为心所主。可见消渴的发病与传变心脾的关系极为密切。结合临床实践,今从心脾论治消渴及心身疾病。其依据如:《索问·气顾论篇》认为:“心移热于肺,传为鬲消”。《景岳全书》提出:“上消者,渴证也,大渴引饮,随饮随渴,以上焦之津液枯涸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58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