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胃疾病 > 胃癌
编号:13278640
原发性胃癌中医证候病性分布特点研究(3)
http://www.100md.com 2018年9月1日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8年第9期
     《内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灵枢·百病始生篇》中描述的“壮人无积,虚则有之”《医宗必读·积聚篇》亦云:“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均强调了正虚是疾病形成的内在基础,邪实是疾病发生的外在条件。本研究显示原发性胃癌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乏力,纳差。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水谷之精气乏源,影响一身之气的生成,故临床多表现为乏力,纳差等症状。气虚又可导致多种病理变化,由于气机失调,推动无力,可致血虚、阳虚、气滞、血瘀、生湿、生痰等病理变化。本研究得出病性证候包括气虚、血虚、阴虚、气滞、痰湿、湿热、血瘀、热毒及阳虚,以气虚、气滞、血虚多见,正虚以气虚及血虚为主,邪实以气滞为主,“气虚”是贯穿原发性胃癌发病过程的证候。中医病性类证候组合分布特点以单一证候较复合证候多见,整体以虚性证候最为常见,基于疾病中医证候,从病因病机角度分析是由虚致实,由实损虚,虚损越重,实邪越现的复杂病理关系,该结论与王靖等[9]通过对胃癌基本证候认识的结果相似。

    正气虚是滋生癌瘤的病变基础,病久癌毒损伤正气越严重,脾胃虚弱则气生成不足,气虚无力运化水谷精微达于四末,全身脏腑功能减退,故见乏力,气短;胃气不能下降反而上逆,故见恶心;脏腑失养,不荣则痛,故见腹痛;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虚则容易导致血虚,血液亏虚,脉络空虚,形体组织缺乏濡养荣润,故见消瘦、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脉细弱;胃肠气机阻滞,传导、通降失司,故见乏力、脘腹胀满,恶心、舌红、脉弦或脉弦细;脾胃虚弱酿生痰湿,水液输布失常而泛逆肌肤,故见下肢水肿;水液停聚腹腔,故见腹部膨隆;痰湿困脾,胃失合降,故见呕吐。病久癌毒耗伤津液,阴津不能上承而生内热,故见少苔,脉细数。湿热蕴结脾胃,熏蒸肝胆,胆汁不寻常道泛逆肌肤,故见身目黄染;湿热上蒸于口,故见口干、苔黄腻。

    综上所述,分析原发性胃癌中医证候病性分布特点可为临床中医证型规范化分类及方药施治提供参考。本研究纳入的样本量较少,未来有待进行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的研究,更好的指导临床原发性胃癌中医辨证施治。

    参考文献:

    [1]石远凯,孙燕.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75.

    [2]朱文峰.中医诊断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

    [3]沈自尹,王文健.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6(10):598.

    [4]程绍恩,夏洪生.中医证候诊断治疗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5]卫生部.中藥新药临床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16-224.

    [6]林洪生.恶性肿瘤中医诊疗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7]任玲.胃癌中医证型与肿瘤相关标志物关联性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

    [8]金川.中医药在肿瘤姑息治疗中的作用[J].甘肃中医,2010(4):77-78.

    [9]王靖,田邵丹,陈信义,等.胃癌中医证素探讨[J].天津中医药,2009,26(5):402-404.

    (收稿日期:2018-06-21), 百拇医药(陈慧君 张宁苏 邢向荣)
上一页1 2 3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胃疾病 > 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