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运用调肝理脾法治疗梅核气经验
摘要:梅核气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病名,西医以对症治疗为主,多服用抗焦虑、抗抑郁药,治标不治本,且不良反应颇多。而李慧臻教授基于中医五脏一体观和辨证论治理论,认为本病当责之肝脾二脏,病机为肝脾失和,夹痰夹瘀夹火,治疗以调肝理脾,斡旋气机之法,从本论治,疗效较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关键词:梅核气;名医经验;调肝理脾法
中图分类号:R25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8)10-0031-02
梅核气是临床常见的非器质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社会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加,引起情绪障碍,越来越多的人出现梅核气的症状,影响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本病以咽喉中有异物感,咳吐不出,吞之不下,状如梅核阻于咽喉,但不影响进食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情志不遂,肝失条達,引起肝脾失和,气机阻滞,夹痰夹瘀夹火,导致本病的发生。李慧臻教授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任,从事脾胃病研究3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学生有幸跟随学习,每每获益,现将其治疗梅核气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以飨读者。
1 病因病机
隋·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提出:“此是胸膈痰结与气相搏,逆上咽喉之间结聚。”历代医家认为本病与痰气交阻于咽喉有关,现代医家对梅核气有一些不同的认识:陈旭青[1]认为本病除上述病机外,内与心肾阳虚,寒水上犯有关,外与风寒风热客于咽喉有关。张丛笑[2]认为本病是气由积寒所伤,气血失和,血中之气浮于咽喉,与水湿之气凝结所致。
中医五脏一体观认为人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一个整体,肝、脾、心、肺、肾五脏的疾病不是孤立发生发展,而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式相互影响作用。李师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61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