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19年第3期
编号:13349140
从脾论治肺系疾病探讨(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3月1日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9年第3期
     摘要:从脾论治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源于《内经》。肺脾相关是中医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脾肺之间除了五行相生关系外,还存在相互制約、相互为用的联系,尤其体现在气的生成与运行、津液输布与水液代谢方面,对肺系疾病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肺脾相关,从脾论治,肺系疾病

    中图分类号:R25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9)03-0007-03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之间息息相关,任何一个脏腑的功能失调都会影响到其他脏腑的功能。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脏腑经络之根,脾胃健旺,五脏之气皆能得到充养,才能防御外邪入侵,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提到“脾为后天之本,能资生一身。脾胃健壮,多能消化饮食,则全身自然健壮”。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四季脾旺不受邪”。李东垣在《脾胃论》中也指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主张从脾论治百病。肺系疾病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类疾病,脾肺相关理论在肺系疾病的病机分析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脾论治肺系疾病可取得较好疗效。现就从脾论治肺系疾病的理论探索及实践探讨如下。

    1 肺脾相关的理论基础

    1.1 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源 《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肺者,气之本”。喻嘉言在《医学实在易》中说:“气通于肺脏,凡脏腑经络之气,皆肺气所宣”。肺主气,司呼吸,摄纳清气;脾主运化,化生水谷精气,两者结合化为宗气。宗气为后天之气,是全身之气的主要物质基础,决定着人体气的盛衰的。脾化生的谷精、谷气和津液,依赖于肺气的宣降而输布全身;肺主气的功能也需要依靠脾之运化完成,只有肺脾两脏相互协同,才能保证宗气的充足。肺在上主气之宣降出入,脾在中斡旋中焦,使清气得升,浊气得降,二者共同调节人体气机的运动。《灵枢·五味》 云:“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其大气之传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则出,吸则入”。故有“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源”之说。肺与脾任何一脏的虚弱,都会导致宗气亏虚,出现气短乏力、咳嗽喘息等症状。

    1.2 脾气散精,上归与肺 《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运化所产生的水谷精气,需要通过肺的宣发肃降及朝百脉的功能输布全身。肺为“华盖”、“水之上源”,主通调水道;脾胃位于中焦,脾气升清。肺依靠脾的“散精”功能滋养;水液通过脾胃的运化,形成“水精”,上输至肺,通过肺宣发肃降,将水液运至全身,废液“下输膀胱”。生理上,肺脾两脏协调配合,相互为用,共同调节人体的水液代谢。病理上,若脾气虚弱或湿邪困脾,运化失司,聚痰成饮,发为水肿、咳嗽、喘息等病症;反之,若肺气虚弱或邪气束肺,宣肃失常,内生痰湿日久也会伤及脾阳。

    1.3 肺主卫,脾主营,主司相连,营卫相合 《灵枢·营卫生会》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气与卫气的产生,与肺及脾胃有密切联系。“营出于中焦,……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命曰营气。卫出于上焦,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说明了营卫之气来源于饮食水谷,营气出自中焦脾胃,卫气出自于上焦肺脏。因此有“肺主卫,脾主营”一说。生理上,脾与营属阴,肺与卫属阳,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灵枢·五味》亦说:“谷始入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灌五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脾胃化生之水谷精微,是营卫气血的主要物质基础。由此可见,营气与血液共行脉中,滋养全身;卫气行于脉外,温煦机体,固护肌表。在营卫之气的生成与运行过程中,脾肺协调统一。

    1.4 经脉相通,同气相求 《灵枢·经脉》记载:“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灵枢·动输》中言:“胃为五脏六腑之海,其清气上注于肺,肺气从太阴而行之”。在经络阴阳属性上,肺脾两经同属“太阴”,有“同气相求,同声相应”之意。此外,太阴与阳明互为表里,即肺与大肠、脾与胃互为表里。正因为如此,肺与脾、胃、大肠在病理上相互影响。故《素问·咳论》认为咳嗽的病因病机“皆聚于胃,关于肺”,“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

    1.5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明代李中梓所著《医宗必读·痰饮》云:“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景岳全书》说:“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然无不由乎脾生。盖脾主湿,湿动则生痰,故痰之化,无不在脾。”肺主宣发与肃降,宣发可将津液布散于肌肤皮毛,肃降可使水道通调,使上源之水下行。若肺失宣降,上焦水液不能布散与通降,停聚于肺,化为痰饮。而肺病痰饮为患,不单纯是肺本身病变,其根源多因脾气虚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停聚于肺而发病。若因饮食不节、外感六淫之湿、思虑过度等,损伤脾胃功能,导致脾失健运,水湿不运,聚而为痰,痰浊阻肺,影响气机,则肺气失于宣降,则见咳嗽、痰多,甚或上逆作喘。

    1.6 五行相生,培土生金 《医碥》云:“饮食入胃,脾为运行其精英之气,虽曰周布诸脏,实先上输于肺,肺气先受其益,是为脾土生肺金”。在中医五行学说中,脾属土,肺属金,土能生金,肺为脾之子,脾为肺之母,两者为母子关系。由于土能生金,故补脾能够益肺,曰“培土生金”。培土生金不仅是五行相生的简单推演,在人体中,它是肺脾相关的具体体现。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肺与脾之间除了五行相生的母子关系之外,在经脉、主司、气的生成、水液代谢等方面有密切联系,使得肺脾在生理上相辅相成,病理上相互影响。所以,临床上某些肺系疾病可以从治脾入手,肺脾同治,从而起到培土生金的作用。正如《石室秘录》曰:“治肺之法,正治甚难,当转治以脾。”, http://www.100md.com(解开红)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