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呼吸内科 > 肺炎
编号:13500165
基于扶阳学术流派学术思想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认识探讨(1)
http://www.100md.com 2020年3月1日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03
     摘要:本文从扶阳学术流派学术思想角度出发,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所诱发的炎症因子风暴、新型冠状病毒寒湿疫毒特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六经传变规律以及从扶阳学术流派学术思想中挖掘整理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思维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达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药防治构建出有益的临床思路的目的,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抗疫工作作出贡献。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炎症因子风暴;寒湿疫;两感于寒;扶阳学术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0)03-0014-03

    自2019年12月至今,新型冠状病毒从武汉开始迅速肆虐全国,并开始传播至全球。连日以来,国内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增确诊病例持续下降,令人欣喜。但同时全国累计死亡病例也在不断的增加。截止目前(2020年2月25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病例累计已达2666例,占累计确诊病例的3.43%。而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后引发的炎症因子风暴。对于炎症因子风暴的治疗目前西医没有特效药,只能采取抗炎、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所以对炎症因子风暴的控制就成为决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预后和转归的关键和重点,而炎症因子风暴所引发的一系列免疫反应中,从初期的免疫功能过度激活,到中期的免疫功能亢进,再到后期的免疫功能低下等特点,从扶阳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角度出发,与人体的正气(阳气)抗邪、阳气与阴寒邪气交争、六经传变、太少两感、少阴阳脱等中医理论有较多相似之处。笔者在下文中将尝试对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所引发的炎症因子风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变化特点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等方面,从中医扶阳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的角度进行探讨,希望能够探索出有益中医思维方法,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药防治做出贡献。

    1 从扶阳学术流派人体正气观解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发的炎症因子风暴

    以吴佩衡先生为代表的扶阳学术流派认为:人体的正气来源于秘藏在肾中的命门火。命门火秘藏于肾水之中就能够蒸腾化气,所化之气就是人体一身阳气之根。由此阳气之根开始,阳气源源不断运行周流于全身各处,最终形成人体各脏腑、经络、三焦、肌肉、皮肤等不同部位的阳气。这些不同部位的阳气因其功能各有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如:五脏六腑之阳气、经气、宗气、卫气、营气等。人体精、血、津液的生成和运行均要依赖各部位阳气的温煦与运化,正所谓:阳生阴长、阳杀阴藏。所有这些不同功能部位的阳气总合到一起,就构成了人体的正气。

    炎症因子风暴又叫做细胞因子风暴,是机体对致病因子防御性的应激过度,最终转变为全身炎症损伤的病理过程[1]。由于炎症因子风暴是决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否转归为重症甚至死亡的关键因素,对这个极为关键的炎症因子风暴如果用扶阳学术思想来解读,就应该是人体正气(阳气)与邪气的交争。所以由新冠病毒所诱发产生的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性应激过度就是人体正气(阳气)与新冠病毒疫邪交争的结局。

    致病因子进入人体导致炎症细胞激活,促进炎症介质的释放,并诱导细胞因子释放,细胞因子的释放又进一步诱导下一级炎症介质的释放。如此恶性循环,免疫功能因过度亢进而失调,炎症反应不断扩大,进入过度免疫抑制期,炎症过强刺激或持续刺激导致炎症反应过度失调而引发自身性的损害[1],最终出现多脏衰而转归于死亡。所以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炎症因子风暴后期,机体不仅存在免疫反应亢进的现象,同时还伴有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如此矛盾现象的出现,从扶阳学术思想的角度来分析,就是人体正气(阳气)与新冠疫邪交争后,阴寒邪气过盛,不断深入,阳气与之抗争,但在不停的正邪抗争过程中,阳气始终处于劣势,出现了正不胜邪,就犹如在战场上兵不胜敌,最终阳气被逐渐耗损殆尽,阴盛阳脱而亡。所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在重症或是危重症中,会出现低热甚至无发热的临床表现,这与中医所认为的但寒不热阴寒重证之证象相吻合。

    2 扶陽学术流派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程中人体阳气与寒湿疫邪的正邪辨证观

    从扶阳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对本次我国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看,整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病程变化就是人体阳气与寒湿疫邪(新冠病毒)正邪交争博弈的过程。新型冠状病毒出现在2019年11月末至12月初,运用《黄帝内经》中五运六气观来解析,是出现在去年六之气的气运时期。去年(2019年)是己亥年,主运为土运不及,土不及就必为湿所困;新型冠状病毒出现的时期又正值六之气太阳寒水的气运时期,而当时的湖北武汉地区也是连续较长时期阴雨连连。故从中医经典中五运六气的观点来审视新型冠病毒,其必然具有寒湿之邪的特性。这个分析和中医药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患者舌证之象是吻合的,所以目前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笔者认为应该将其从中医的思维角度认识为“寒湿疫”。这与目前部分中医药界抗疫专家的观点一致。

    扶阳学术流派对人体患病后自身阳气盛衰变化的观察和认识是极为重视的。认为人体阳气的盛衰在以阴寒性质为邪气特点的病证中,从发病、病程变化到转归、预后过程中均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阳气强盛则发病症状轻、病程短、预后转归好,反之则发病症状重、病程易快速向重症转化、或病程迁延难愈、其转归和预后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寒湿疫,“寒湿疫”是以寒湿为特点,寒邪和湿邪的共同致病特点为耗伤人体的阳气。湿邪重着粘滞的致病特点,使得病邪易滞留体内,难以除去;而寒邪凝滞收引,又进一步加重了湿邪滞留不除的特性,而疫病本身又有致病力强、传播快、传变快的特征。故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寒湿疫)的致病特点就是:疫毒具有明显寒湿邪气的特性,传染力强,传播速度快,其侵入人体后滞留难以除去,所以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现了治愈病例出院后复查核酸阳性的情况出现。同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寒湿邪气最易耗伤人体的阳气,人在感染了新冠病毒后正气受损是以阳气受损为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2]。老年人普遍存在阳气不足的生理特点,这也就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导致老年病例转为重症甚至死亡的占多数的原因。, 百拇医药(吴文笛 姜莉云 周瑞彬 杨翼豪 许云姣 蔡悦青)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呼吸内科 > 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