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2011
编号:13793841
浅析从痰湿体质论治冠心病(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1月1日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011
     4 从痰湿体质论治冠心病

    4.1 体质论治理论基础 体质学说是中医特色理论之一,是指机体先天以及后天双重影响下,逐渐在形态、生理、心理、病理等出现的、相对平稳的情况,是疾病出现的根本原因[22]。痰湿体质是指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化和精微运行输布失调,水湿凝聚,聚湿成痰,逐渐形成以黏滞重浊为主的偏颇体质。中医“体质土壤学说”认为体质是发病基础,体质差异决定患病类型。国医大师王琦教授[23]的“体病相关论”同样认为,体质差异决定个体对某些疾病具有易感性、倾向性,且体质与疾病的预后、转归密切相关,正如《伤寒杂病论》所言:“凡人禀气各有盛衰,宿病各有寒热,假令素有寒者,多变阳虚阴盛之疾,素有热者,多变阳盛阴虚之疾”。 “体质可调论”提到,体质与疾病有内在联系,相关研究表明胸痹、消渴、中风等是痰湿体质者好发疾病。冠心病一级预防是指在未发病之前,对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血压、血脂、血糖等进行调控,达到预防冠脉粥样硬化。中医治病讲究“未病先防、既病防传”的理念,由于偏颇体质与致病因素存在同气相求的内在联系,所以治疗上应当更加注重对偏颇体质的调理[24]。体质的可调性能在“未病先防”中发挥重要作用,现代多项研究表明通过体质干预调理,能够显著改善疾病预后及优化治疗方案。李鹤等[25]通过100例前期门诊痰湿体质高血压患者进行体质调理,经过治疗发现体质调理组在降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降低ET升高NO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6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