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21年第2期
编号:446206
针刺艾灸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21年3月30日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1年第2期
     宋洁 曹锐 王列 王雅文

    摘要:颈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的给患者带来生活困扰的疾病之一。因其在生活琐事或从事工作时突然发作,令人措手不及,而造成人身财产损失。颈性眩晕发作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头颈部位置转变为某一角度时,即产生天旋地转、如坐车船的感受,因此又称作位置性眩晕。

    关键词:颈性眩晕;针刺;艾灸;推拿;综述

    中图分类号:R255.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21)02-0093-04

    颈性眩晕发作时,轻者改变发病时头颈部位置,症状即可减轻或消失;重者还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耳鸣,甚则仆倒在地的症状。通过参阅近5年(2016—2020)相关文献,从颈性眩晕的治疗方案及疗效方面进行以下综述。

    1病因病机

    现代人们的工作习惯和生活方式的不当致使颈性眩晕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发病人群逐渐年轻化。究其本质,颈性眩晕属于中医范畴内的“眩晕”、“头眩”等,常与风、火、痰、瘀、虚关系密切,肝风上扰、肝阳上亢、痰阻清窍、瘀阻脑络、五脏虚损皆可导致发病。在西医范畴内,颈本体觉相关、交感神经综合症、椎动脉因素、脊髓压迫和体液因子等均是可导致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虽然颈性眩晕病因病机的研究者众多,但仍未达成统一。

    2治疗方案

    2.1拆分运用的单一疗法

    2.1.1针刺疗法

    2.1.1.1毫针张晔[1]在患者颈2~胸7旁标记出两条线,分别为第一线、第二线。第一线为棘突旁凹陷,第二线约为华佗夹脊穴处(颈椎部)或距第一线 0.8 ~1 cm处(胸椎部)。在颈2~颈7旁的两条线上等距离取4~5个点,在胸1~胸7旁的两条线上等距离取8~10个点。 按照先右后左,先上后下的顺序垂直针刺胸椎第一线标记点,向脊柱70°方向斜刺胸椎第二线标记点。 胸椎段针刺完毕后依上述顺序垂直针刺颈椎两条线上的标记点。在肩颈部取风池和肩井共四穴进行常规的毫针针刺。针刺结束后依据患者个体差异确定留针、行针时长。需5次治疗,每次治疗间隔时间为2日。疗程结束6个月后随访,总有效率98.72%。董有康等[2]把101例患者实行随机分组。观察组根据经筋理论查找阳性反应点,确定颈枕、肩部经筋“结”“聚”的阳性反应点为主穴,配以百会、风池(双)、哑门进行针刺。治疗频率:每日1次;行针频率:5 min 1次;患者感受:局部酸胀;留针时间:20 min。常规针刺组区分虚、实辨证选主穴、配穴进行针刺,治疗频率:每日1次;留针时间:20 min。药物组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服药频率:每日3次。3组均10 日为1疗程,共计2疗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363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