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21年第3期
编号:446159
基于治未病思想探讨茵芪三黄解毒汤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作用机制
http://www.100md.com 2021年4月6日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1年第3期
     魏雨石 张明香 田霞

    摘要:慢性乙型肝炎是人在感染HBV病毒后产生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对人类危害极大。“治未病”是中医学传统思想,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起到了指导作用。茵芪三黄解毒汤是吕文良教授的经验方,前期的小样本研究已经证实了其临床疗效良好。在对茵芪三黄解毒汤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对其疗效的理论机制进行探讨。通过控析冶未病理论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指导意义,阐述菌芪三黄解毒汤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茵芪三黄解毒汤

    中图分类号:R57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1)03-0038-04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现阶段广泛流传的传染病,全世界约有20亿感染者,其中有2.57亿人为慢性感染者。据估计,中国乙肝感染者数量约为9300万,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数量约2000万[1-2]。慢性乙型肝炎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寿命,危害极大。“治未病”作为中医学传统的防治思想,吕文良教授运用“治未病”思想,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积累,创立了茵芪三黄解毒汤,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预防与治疗有重要的启发。

    1 “治未病”是中医传统学术思想

    “治未病”是中国传统医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意在疾病将要发生、发展及加重前,预先采取治疗措施的方法。“治未病”一词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经出现。对于预防疾病的方法,《黄帝内经》中也有提到,如:“肝热病者,左颊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在疾病发生之前,采取治疗措施,防患于未然,可以达到治未病的效果。仲景还提出“养慎”、“吐纳”、“针灸”等方法进行疾病早防[3]。此外,还要顺应四时之气,调养情志,调理饮食,使身体壮健。如中医的太极拳和五禽戏等,均通过运动,安正气而使邪气不能侵袭。治未病大体包括3个方面,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复发,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现代医学观念相契合。将其运用到临床对疾病的早期防治、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及延缓病情加重化出现并发症有重大意义。唐代医家孙思邈将病分为未病、欲病和已病,将治疗疾病所对应的医者分为上中下三等,由此可见治未病的重要性。

    《内经》中提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提示了肝病的早期预防。“治未病”是包含了强身健体、预防及治疗疾病、防止复发等多方面的学术思想。中国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数目庞大,除了发病人群,乙肝病毒携带者也占多数。乙肝病毒携带者虽然暂时未发病,但从中医角度讲,他们已经受到了疫毒的侵袭。通过中医辨证,调整机体阴阳平衡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62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