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21年第10期
编号:445945
基于三焦理论探讨感染后咳嗽的防治
http://www.100md.com 2021年10月30日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1年第10期
     宋磊 曲妮妮

    摘要:感染后咳嗽多为呼吸道急性感染后仍长时间不愈,表现为刺激性咳嗽、咳嗽咽痒等症状,胸部检查和生化检查无明显异常,是呼吸内科常见且多发的疾病,现代医学在治疗上缺乏有效的方案。基于三焦辨证理论,认为对于感染性咳嗽早期的预防得当,可以有效的预防疾病的传变。

    关键词:三焦;感染后咳嗽;辨证论治;预防

    中图分类号:R25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1)10-0012-04

    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us cough,PIC)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据数据统计全球由上呼吸道感染可诱导成为PIC患者比例高达到11%~25%[1],多数感冒后,咳嗽症状仍存在,部分患者在肺部检查过程中并无实质性的问题,感染后咳嗽的咳嗽时间通常可持续3~8周,生活中常常具有自愈性[2],所以在我国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3]中对感染后咳嗽并没有具体治疗标准。西医在治疗感染后咳嗽中,多应用抗组胺药、镇咳药等,但仍有许多的患者病程长难以自愈,甚至严重者可发展为慢性咳嗽[4]。

    感染后咳嗽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现代的大多数医家都是这样认为的。其中大多数认为其致病因素多是风、痰、气、虚。“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出自于《素问·喉论》,五脏六腑被认为是其病位,后续接着有论述五脏咳、六腑咳,因此基于此情况,故可将感染后咳嗽病位分属于上、中、下三焦部位所在脏腑。笔者根据感染后咳嗽的病位,认为可从三焦论治此病。中医基于三焦传变的生理病理特点,通过疏导三焦治疗感染性咳嗽,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5-6]。三焦的形态结构与肝、心、脾、肺、肾、等脏腑功能关系紧密,且三焦乃人体气、火、水之道路,使用三焦辨证能化繁就简,有利于我们在整体五脏系统中把握不同疾病演变过程中多个脏器之间相互关系,更能体现中医的整体观念[7]。

    1 三焦溯源

    三焦理论起源于于《内经》、《难经》,但《内经》、《难经》中三焦的多涉及脏腑。汉代对三焦的阐述主要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和《中藏经》,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将三焦辨证与六经辨证相结合,而《中藏经》认为三焦为“人之三元之气”[8]。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解释了三焦即上焦、中焦、下焦,其病有寒热虚实之分,蕴含了三焦虚实寒热的辨证思想。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干金要方》中明确了三焦的部位,并分别论述了三焦的概念及三焦胀、三焦病等证候,提出了三焦寒热虚实的治法与方剂,体现了三焦辨证的思想。宋元时期,焦理论的著作较多,使三焦辨证有了新的发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263 字符